C1864.李荧晨 |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2025-09-12 15:51:01

  李荧晨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李荧晨,女,2011年12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获得“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热爱文学,积极参加各种文学活动,曾荣获作文比赛—、二等奖

创作背景:希望用文字展现郴州山水画卷的独特魅力,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代表作品

四季郴州:山水滋养的乡愁

参赛作者:李荧晨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指导老师:张佳欣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每当我吟诵秦观的词句,眼前总会浮现家乡的山水画卷。郴州的莽山如父亲坚实的臂膀,东江湖似母亲温柔的眼睛,飞天山若祖父沧桑的皱纹,苏仙岭像祖母慈祥的笑容。这些山水不仅塑造了家乡的容颜,更滋养着我们世代相传的血脉与乡愁。

春之莽山:生命的礼赞

三月三,开山门,杜鹃红到半山亭。春分时节,莽山的杜鹃花海如约而至。记得那年清明,父亲带我寻访海拔1500米的华南五针松。穿过云雾缭绕的原始次生林,突然一片火红撞入眼帘——千年杜鹃王正绽放着它直径达30厘米的花朵。树下的老护林员说:这棵杜鹃见过红军长征,它的根扎在革命的热土里。山风拂过,花瓣纷扬如雨,落在红军当年走过的石板路上。此刻我忽然明白,莽山的春色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馈赠。

夏之仰天湖:瑶乡的明镜

六月六,晒红绿,瑶家姑娘采药去。盛夏的仰天湖,是瑶族同胞的天然药圃。去年暑假,我跟随瑶医阿婆认识草药:叶片呈心形的绞股蓝,开着紫色小花的七叶一枝花。阿婆采药时总哼着古老的瑶歌:高山顶上水盈盈,采得灵芝救世人……正午时分,我们坐在湖边品尝瑶家特制的三味茶,微苦回甘的滋味里,仿佛尝到了大山的情意。湖水倒映着阿婆银饰上的日月纹样,那是瑶族人对自然的虔诚礼赞。

秋之东江湖:渔家的诗篇

爷爷常说:东江鱼,鲜掉眉。寒露时节,我跟随渔民李叔体验传统的灯光诱捕。夜幕降临,我们在船头点起汽灯,银鱼群如流星般涌向光源。看!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江鲥鱼。李叔轻轻将误捕的珍稀鱼种放生,现在实行禁渔期,我们要给子孙留鱼苗。晨光熹微时,收网的号子惊起白鹭,与朝霞齐飞。这一刻,我读懂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冬之飞天山:丹青的绝唱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去年冬至,我在飞天山写生时邂逅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老。他正在赤壁丹霞上创作沙画:这叫岩壁生花,要用莽山特有的红土作颜料。老人颤抖的手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烙铁头蛇,这蛇只生在莽山,是地球馈赠的活化石。寒风呼啸中,沙粒与红土在岩壁上舞蹈,绘就了比《千里江山图》更动人的画卷。

走遍天下路,最恋郴州土。如今站在苏仙岭远眺,我看见高铁如银龙穿山越岭,崭新的工业园区与原始森林和谐共存。这片山水不仅留存着秦观的诗意、红军的足迹,更孕育着新时代的梦想。我知道,无论将来身在何处,莽山的杜鹃永远会在梦里绽放,东江的渔火始终在心头闪烁——因为血脉里流淌的,永远是郴山郴水酿造的乡愁。


作品点评

这篇文字如徐徐展开的郴州长卷,以四季为经,人文为纬,将莽山杜鹃的红、仰天湖的蓝、东江湖的渔火、飞天山的丹霞织进记忆。护林员的故事、瑶婆的歌声、渔民的坚守,让山水有了温度,历史与当下交融,最终落于血脉里的乡愁,读来满是眷恋与深情。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