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卓之
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蒋卓之,男,2009年8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九年级。
代表作品
桃花的光,照向离别的幽径
参赛作者:蒋卓之(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指导老师:黄丽溪(郴州市宜章县第八中学)
外婆走后,整座屋子仿佛浸透在巨大的寂静与哀伤中,连空气也浸染着愁绪的苦涩。朋友们担忧地唤我出门,可途中变故陡生,剩我一人踽踽独行。无意间行至一隅熟悉之地,一缕幽香似有还无,牵引着我攀上墙头——墙内竟藏匿着一片未曾预料的桃花秘境。
粉霞般的桃林沿着明净小湖铺展,湖水清浅,游鱼如梭,倏忽来去,戏弄着水中明净的天光云影。几只水禽惊起,拍打着水花仓皇飞远。这里如此幽闭,难怪墙外只嗅得淡香微痕。眼前景致瞬间唤醒心中熟稔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然而那个“外”字刚在心头浮现,便如钥匙般旋开了记忆之匣——外婆的身影悄然浮现:她弯腰在院中做桃花糕的慈祥样子,我像只小雀般围绕在旁,满院甜香弥漫……那滋味,是舌尖悄然绽放的一朵春天。回过神来,手中竟无端多了一枝折下的桃花。花枝已离根,纵使此刻娇艳,几小时后终将凋零枯萎。生命何其相似,盛衰有时,离别是我们终要跋涉的河流。
然而,那些深爱过我们的人,他们的爱并非易逝的桃花——他们早已将爱的印记,如星辰般嵌入了我们生命的夜空。外婆留下的岂止是桃花糕的甜香?是院中光影里的笑语,是揉进糕点的温柔,是教我识得的诗句……这爱已化入我的骨血,成为我行走世间的姿态。刹那间,心头的闸门轰然洞开,积蓄已久的泪水终于奔涌而出,滂沱而下。这迟来的恸哭,仿佛已拖欠了太久太久——外婆弥留之际、灵前诀别、黄土覆盖棺木之时,我都未曾落泪。此刻在桃花深处,泪雨滂沱中,那沉重如山的悲伤竟渐渐松动、消融。
泪眼蒙眬间,手中的桃枝愈发鲜明,它被泪水洗得透亮,仿佛承接着穿透云翳的天光。这桃花,原是外婆无声寄来的信笺——她曾以生命之光将我点亮,如今又借这灼灼花枝,照亮我走出幽谷的路途。外婆的爱从未离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更恒久的方式存在:它融入我识得诗句的眼睛,它沉淀为我心底温柔的河床。真正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确认——确认那份爱已融入血脉,成为自己生命本身的光源。
自此之后,当我再遇桃花绽放,总会驻足凝望那柔韧的枝条:每一朵花瓣都像一句无声的叮咛,在风中传递着不朽的慰藉。外婆,您看,您给予的光,不仅照亮了我走出悲伤的幽径,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片永不凋谢的春天。这爱之光,足以穿透所有离别的阴影,照亮我们各自在时间中的旅程——直至我们最终在光明的源头重逢。
作品点评
整篇文字最打动我的是“爱的证明”这个领悟。外婆的桃花糕、教会学生认识的诗句,甚至学生折桃枝的习惯,都是爱的延续。当学生意识到外婆的爱已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时,离别就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相伴。我认为只要发生在郴州这个区域内的事,所产生的情感也是一份独特的。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