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慧
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莫文慧, 女,2011年3月出生,就读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八年级。品学兼优,多次获评学校“三好学生”。爱好广泛,在北湖实验学校获“三独”比赛一等奖、诗歌朗诵大赛一等奖,多次获评“最佳朗读者”,文学作品多次获校南湖社“优秀作文奖”。
代表作品
寄往广东的一封信
参赛作者:莫文慧(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
指导老师:白艳兰(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
亲爱的梓颜姐姐:
许久未见,心中的思念如春日疯长的藤蔓,缠绕得人满心牵挂。还记得每年暑假,妈妈带我奔赴你的城市,那些在游乐园欢笑、在老街巷穿梭的美好时光,像被细心收藏的彩色玻璃糖纸,在记忆里熠熠生辉。今年暑假,我怀着十二分的热情,诚挚地邀请你和大姨来郴州濂溪书院游玩!
你一定想象不到,濂溪书院藏在宛如世外桃源的爱莲公园里。穿过蜿蜒曲折的九曲桥,每一步都仿佛踏入时光的缝隙,古韵悠悠扑面而来。青瓦黛墙的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屋檐上精美的飞檐翘角,宛如振翅欲飞的鸟儿,带着几分灵动与飘逸。院子里绿树成荫,高大的古树撑开浓密的树冠,阳光调皮地透过枝叶的缝隙,在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细碎的光影,微风拂过,光影摇曳,美得如梦如幻。
这座书院可是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先生而建的呢!一迈进书院大门,便能看见周敦颐先生庄严肃穆的雕像,他目光深邃,似在思索天地大道。雕像下方,镌刻着那篇千古传诵的《爱莲说》。每次站在这儿,我都忍不住大声诵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琅琅书声在庭院中回荡,仿佛真的能跨越时空,与先生对话,沾染一身文人的清雅气息。
书院内的展厅更是别有洞天,一幅幅古代字画散发着墨香,每一笔每一画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一件件古老物件静静陈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在关于周敦颐先生生平的展区,我了解到他不仅在哲学领域造诣深厚,更是一位心怀百姓的好官。上次和妈妈来,恰巧遇到讲解员阿姨绘声绘色地讲述先生的故事,原来他在为官期间,一心为民,兴修水利、开办书院,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实事,让人敬佩不已。
书院前方的爱莲桥也充满乐趣。说是爱莲桥,可桥下的池子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群活泼可爱的红色小金鱼。它们在碧绿的荷叶间穿梭嬉戏,时而躲在荷叶下捉迷藏,时而浮出水面吐泡泡。我们可以带上鱼食,坐在桥边,看小金鱼们争先恐后地涌上来抢食,激起圈圈涟漪。逛累了,就到长廊里歇脚,一边吹着微风,一边分享彼此的趣事,想想都惬意极了!
要是你来了,我还有个超棒的计划!除了畅游濂溪书院,我要带你吃遍郴州的特色美食。清晨,我们去尝尝我家附近大名鼎鼎的杨婆鱼粉,鲜美的鱼汤配上筋道的米粉,一口下去,暖心又暖胃;中午,来一份香辣过瘾的高子烧鸡公,鸡肉鲜嫩入味,辣得直呼过瘾却又停不下筷子;还有咸香可口的临武鸭、嚼劲十足的沙田牛巴、满口爆汁的全义饺粑、外酥里香的嘉禾灯盏糍粑、香气四溢的东江烤鱼,对了,还有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 光是想想,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啦!
表姐,你什么时候有空呀?我已经开始满心期待和你一起在濂溪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起在书香中沉醉,在美食里欢笑,共同创造一段独一无二、难忘又美好的时光。你一定要答应我哦!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你的回信啦!
你的表妹:慧慧 2025年5月20日
莽山之美 美不胜收
参赛作者:莫文慧(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
指导老师:白艳兰(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
莽山宛如一颗隐匿于湘南的明珠,历经岁月的雕琢,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置身于莽山,林海茫茫,仿若一片绿色的汪洋,蟒蛇出没其中,更添几分神秘色彩。初次踏入莽山,便被那原始的自然风貌所震撼。山峦连绵起伏,像大地巨人隆起的脊背,森林如同一床厚厚的绿毯,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山体。树木种类繁多,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阳光只能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细碎的光影。漫步其间,脚下是松软的落叶,发出沙沙的轻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山间的小溪清澈见底,溪水潺潺流淌,宛如灵动的音符,跳跃在布满青苔的石头间。溪中的小鱼小虾,自在地穿梭,偶尔受了惊扰,便迅速隐匿于石缝之中。那时的莽山,是未经雕琢的璞玉,质朴而纯粹,以其原始的生态环境,给予人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时隔十年,莽山不再仅仅是那片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而是逐步走向大众视野,成为备受瞩目的旅游胜地。如今再访莽山,那气势恢宏的索道,如一条钢铁巨龙,蜿蜒盘旋在山间。乘坐索道缓缓而上,莽山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山峦被五彩斑斓的植被装点得如诗如画,特别是在秋季,数十个品种的红叶或红、或黄、或橙,浓淡相宜,随意地铺洒在山林里,似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将山峦渲染得瑰丽无比。天台山的险峰,壁立千仞,让人望而生畏又心生向往;将军石的石林,形态各异,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猴王寨的水,依旧清澈灵动,只是周边增添了供游客行走的栈道,方便人们近距离感受它的魅力。
莽山融入了浓郁的瑶族文化元素。一场极具瑶族风情的大型歌舞演艺节目 “莽山传奇”,将游客带入了瑶族那神秘而多彩的世界。瑶族人热情洋溢的 “拦门茶”,以十二碗之数,表达着对远方来客最诚挚的欢迎。在《祝福歌》的旋律中,姜茶的香气弥漫开来,温暖了游客的心。紧接着,歌唱、舞蹈、舞台剧、瑶族婚俗互动等节目轮番上演,让人们从歌舞中领略到大美莽山绚丽多彩的瑶族风情。长桌宴上,原生态的绿色食材和地道的瑶族饮食风味,更是给游客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味觉记忆。
莽山往昔的静谧与神秘,依然是心底最珍贵的回忆,那是莽山的根,是它独特魅力的源头。莽山的变化,是自然景观的雕琢与重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完美融合的生动实践。期待它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成为更多人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
作品点评
《寄往广东的一封信》结合自身游览经历,突出对书院文化的喜爱与分享欲。也充满了对表姐的思念与热情,创作围绕邀请表姐游濂溪书院、品郴州美食展开,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人间烟火,引人入胜。
《莽山之美 美不胜收》文章以细腻笔触描绘莽山今昔变迁,从原始生态的静谧神秘到旅游胜地的多元魅力,层次分明。借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与瑶族文化的有机融入,展现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和谐共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情,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