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希贝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兰希贝,女,2009年5月出生,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曾获郴州市诗歌大赛二等奖,在市级媒体《郴州日报》、校级刊物《燕泉文学》《文学少年》发表文章。
创作背景:作者为展现郴州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对家乡生活的思考,增强地域认同感,写下这篇文章,抒发对郴州的深深热爱之情。
代表作品
山与水的邂逅,你和我的郴州
参赛作者:兰希贝(郴州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彭梓泰(郴州市第一中学)
你向往什么样的诗和远方?是轻松惬意的北湖,还是碧水丹霞的苏仙?是“冠军之城”桂阳,还是千年古县临武?抑或是璀璨银都永兴,神农故郡安仁……
林海中风声琅琅,清江上扁舟肆意,古屋里韵味悠长。无论你行往何方,郴州永远可以是歇脚的地方。将心摊开在蔚蓝色下,从散发露水的空气中重获新生。风般自由,让我们一起,遨游郴州。
从云海沉坠,晨光将三省接壤的褶皱地带切割成深浅不一的祖母绿。当石英脉在五亿年前的造山运动中结晶,这座被南岭环抱的城池便注定成为地理的琥珀。
墨色未褪尽,黎明的山体传出低稳的呼吸,巨人脊背般,任由岁月骛过。乳雾从峡谷蒸腾升起,隔绝外世,朦胧了龙卧模样的赤石大桥。车子驶去,72根斜拉索正在织一张收容星光的网,它们既是群山之间隐约的琴键,亦似天际垂落的铁链。窗外云霭被撕裂,散射的朝阳便从缝隙钻入,悬浮佛光在天穹湛蓝的眼眸中泛动,唯有啧啧叹服,才能与这脱尘之景相配。
一路高歌,苍青山脉连绵不绝,将星群抖落成清江中的银鳞。当第一缕风攀上山脊,风车扬起银色手臂,群山与钢铁巨灵共舞,每片旋翼投下的弧光,犹如天神遗落的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风仍未休止,沾染绿意几许,汇作一股猛烈力量,穿过衣袖,直击胸膛。一声啼来,斑头雁起,而那竖琴琴弦般刺破天际的桥索,早被抛在脑后。北纬25度,从这里出发。
蒸汽里98摄氏度温泉渐显轮廓,咕咚泉声里还有软糯乡音。脚尖触及温水那刻,缭绕的茫茫一片裹住身心。地质运动压缩的热量,已通过泉眼发出永不冷却的请柬,地心涌动的暖流更像蒸软的信封,岩石的情诗。沿着烫脚的石板行走,瑶族银饰划开白气蒙蒙。早餐最宜来一碗栖凤渡鱼粉,色泽红艳,茶油清香,任滚烫的米粉裹着汤汁滑入胃中,温暖会激起心海的涟漪,沿着全身的脉络流通。筋道痛快,鲜香爽辣,一扫萎靡。吸饱元气后,重返旅途。
细数青石板上的马印,踏上湘粤古道的青苔,昔时客商的扁担化作河面摇摆的舟影,被浣衣妇落下的槌棒敲碎。午晖从马头墙的瓦当洒落,壁虎正追逐光华余音。武水河拐弯处浮起半截古塔,望夫楼上的目光穿越多少山水。湘南第一村的青砖黛瓦,依旧镌刻岭南鲜荔疾奔北上的传奇。掠过祠堂檐铃,去到棋盘石街,赏阳光斜照下的砖雕、石刻、壁画。旧私塾的门畔传留先生的教义,古钱庄的窗棂曾照过多少人影,莲花石上千年神树的一叶又是否能被吹落于村后的宣武石上?甜水古井涌出的是沁人心脾的甘饮。
穿堂风过,目光透过曲绕巷道,铜锣惊飞梁上家燕。戏腔起势,纯细婉转,清丽悠远。湘昆之音珠圆玉润,那眼眸潋滟多情,那腰段婀娜多姿,台上悲欢离合迭起。脑海里又回荡一阵铿锵鼓点,宛如春花绽放的音符,悠扬在耳。花鼓戏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好比邮戳盖在此行。
匆匆脚步暂歇。村民们纷纷点燃手中的线香,火光点点,如同仙子散落凡间的朱翠。随即,最后一把线香被虔诚地插入了龙身的龙头位置,赋予了这条香火龙以生命。刹那间,爆竹声响,烟花开场,百名青壮年男子肩扛龙身,脸庞透出庄重与自豪,他们步伐整齐,动作协调,让活龙在人间腾飞,此刻银河俯身,此刻天地韵涌。人们的情绪也被点燃,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兴奋地跟随着龙身奔跑,试图触摸那被火光照亮的龙鳞。老人们则闭目默默地祈祷,心灵仿佛能与天地共鸣。当盛况缓缓停歇,那震撼人心的场面和温暖人心的情感,仍在每个人的心中久久荡漾。
此途未竟,回首林邑,凝望“不辞青山,伴我长川”的贤言,探秘绿意珍宝,目睹淳朴人民递出“山水画卷,郴州相见”的自信邀约。满心感慨:悠悠潇湘,情韵翩翩,山水交融,郴情永流;往事铺序,来日作章,猎猎风起,滚滚潮涌。
无论穿花寻路,还是踏月问津,我们有足够诚意驻守时光,展你笑颜。来郴州,心有所托,不闻惊涛。福城与你,皆沐幸运。
清润的雨,明彻我心
参赛作者:兰希贝(郴州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彭梓泰(郴州市第一中学)
半阴天光混杂在婆娑树影里,绵绵雨丝滑过我的身体。眼前梢头处,透亮饱满的水珠里,倒映的依旧是那所砖木结构的晚清故居。浑厚遒劲的“裕光”二字,似光荣岁月无言的见证者,庄重立在时代风口。
一阵脚步响过,我低头去瞧,竟是一位老师领着几名学生向故居走去。伞下蓝白相间的校服彰显青春本色,树下轻言细语生怕惊扰一砖一瓦。那清亮的眼睛不住张望,鲜活的目光投向完善中的设施建筑,不自禁张开的嘴,将醒目的标语读出了声“传承红色基因,振兴将军故里”。我注视着他们端正团徽,昂首对着正门口的牌匾敬礼,良久静默无言,才跨进屋内。
碎玉琼珠仍然从天空滑落,耳畔却传来少年们铿锵洒落的声音,相应相和。丰沛的情感充盈在讲解词里,激昂的语调回荡于房间内,朝气的面貌录入视频中。我不禁探身一睹此间风姿,正巧斜风掠过,将我从老树枝头剥离,托我跌进身侧的半掩木窗。
只见他们的衣角从门框边消去,不及叹息,我已然稳落在沾灰的木椅上。浓郁的古檀香气与岁月的沉香交织,萦绕我湿润的叶脉,一抹暖意从叶尖缓缓渗透至柄部。那褪色的将军领章在玻璃展柜中泛起一丝幽光,为这简朴空间划破了昏暗的氛围。斑驳的墙面如同一幅饱经沧桑的画卷,一件件遗物依次展现着那段并未因此沉寂的历史,宁静而亲切,恰似邓华将军的铜像,其沉稳的面容让人无比安心。
风再次拂起,轻轻触及一张泛黄的地图,指尖划过的褶皱里,藏着上甘岭的炮火和松骨峰的硝烟。黑线蜿蜒成三八线的沟壑,一支褪色的红铅笔从甘东直插汉江。恍惚间,我仿佛落在他俯首的书案上,看那钢笔水在旧信笺上缓缓洇开,时间的河流在纸上流淌,正楷小字如同沉睡的精灵,在他均匀的呼吸声浸润中苏醒。我看着他一笔一画地写下拳拳赤子心与满腔抱负,笔尖在纸上跳跃,仿佛在与时间赛跑,将他的思想和情感化作墨迹,凝固成永恒。信笺的角落里,对时局的叹息如同秋风扫落叶,飘落无声,然而,并没有让他沉沦,反而激起更加有力的落笔。他用笔尖划破沉默,每一个字都如同战士般坚强。
我又随同他的身影来到战线前,星星点点的红旗晃在荒原枯草中,终成了夺目光斑。吹起心海澎湃的号角,对准天边的月肚白……在这样的夜晚,他的笔下流淌出的不仅是文字,而我,仿佛也成为了他故事中的一部分,与他一同经历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知不觉,雨后初霁,生意葱茏。遥望那边山岗燃起火红的杜鹃花,像漫过堤坝的赤潮奔涌豪放,疑心是尚未凝固的春血吧,这么浓连雨都没能化开。也或许是特意来把褪色的故事重新染红,为先烈的墓碑重新描红。门口池面,涟漪未平,我侧耳倾听延续的宏乐。叶缘开始蜷缩了,可晴光也终于打在我单薄身上。透过春天的门槛,我看见天还未亮便集结的人们扛着沾泥的锄头赶回,身上还残留着香火气息,那些冰凉的墓茔旁,必已除去杂草,留下思念的音容。我轻嗅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青草芳味,清明花糍粑悠悠的淡香,也自周围人家袅袅散开。我能听见青砖下,根须早与地下暗渠纠缠成网的香樟在汨汨吞咽。
“幸有此雨,幸有此雨……”朦胧的视野中,留下我喃喃自语。
作品点评
《山与水的邂逅,你和我的郴州》本以诗意笔触串联郴州多地风光,从自然奇景到人文风情,从历史底蕴到生活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语言灵动优美,比喻新颖贴切,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兼具感染力与地域特色,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佳作。
《清润的雨,明彻我心》本文以一片叶子的独特视角,串联起晚清故居的红色记忆。雨景、少年研学、将军遗物等场景交织,将历史厚重感与青春朝气相融。语言细腻灵动,借物抒情自然,于静谧中涌动着对先烈的缅怀与红色基因的传承,意境深远动人。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 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