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强
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黄文强,男,2011年11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品学兼优,每学期都被评为“学习标兵”。热爱阅读、写作、打篮球。
代表作品
板梁印象
参赛作者:黄文强(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刘马军(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
见惯了老家的房子,古村对于我来说就不足为奇了。端午节时,爸爸想带我去板梁古村看看。还不就是老房子吗?有啥可看的?我有点儿不想去。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看我,不能扫了他的兴,就去走走吧。
从县城出发,一小时就到了。村口的塔告诉我们,这就是板梁古村。这座塔是古村的风水塔,被称为“镇龙塔”,也称“文峰塔”。塔身为八角七层的砖石结构,按八卦布局,历经数百年仍保存完好。它是古村的标志。
停好车,我们就去古村转一转。古村溪水环绕,流水潺潺。不远处的几个池塘里,荷叶连连,荷花朵朵,这情景直达人的心灵深处,仿佛置身于静谧的森林,“深林人不知”呀。哪怕你有再大的烦恼,此刻也会烟消云散。这溪水怎么这么清呢?“快来看!”爸爸的惊叹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快步过了接龙桥,眼前呈现的是一排排的古屋,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沿着古老的青石板路,我们走进一栋房子。高高的青石门槛,宏大的四合院,一看就是古代的大户人家。走进屋,里面铺着方形的青砖地板,窗户和屏风满是镂空的图案,鸟兽虫鱼,雕龙画凤,尽显古匠人的精湛技艺。
转过几条青石板小巷,来到板梁老街。全长800多米的石板老街,两侧青砖黛瓦的店铺鳞次栉比。置身其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明清时期:街上热闹非凡,到处是商贩们的吆喝声和顾客们的谈笑声。“看这里,一、二、三,好呢!”几个游客穿着古装,撑着油布伞正在拍照。我们也忍不住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不一会,来到龟背山。所谓的龟,是一块像乌龟的大石头,确实很像。沿小路走下来,来到一座石头小山旁。一棵不大的树竟从石缝里长出来,盘虬卧龙般。村民告诉我们:“别看它小,这棵树可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让人惊叹不已。这跟人一样,有的人其貌不扬,却才华横溢。
走下石山,就是一口古泉。泉水清澈见底,从井口翻涌而出,流入旁边的小溪。村民说它叫雷公泉,下雨打雷时泉水更大,泉水可直接饮用,能祛病消灾,延年益寿。我和爸爸都情不自禁地掬水喝上几口,真甜!再下面一点,还有一口泉叫韵泉,水清藻绿。两口泉水都汇入旁边的小溪中,溪水有两尺多深,流速很快,难怪村口溪水这么清,哗哗而流,“为有源头活水来”呀!
游完古村,我们在一个祠堂里吃饭,品尝了原汁原味的板梁美食。回去时,沿着来时的路,夕阳余晖洒在路上,显得格外宁静。此时我才觉得,板梁古村还真的不一样。它不仅景色优美,还古韵十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板梁古村,现在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湘南第一村”。它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的客人。
作品点评
小作者以游记形式,讲述了自己游历国家4A级风景区板梁古村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自豪之感。文章语言质朴、简洁,干脆利落;虚实结合,意境优美。也能让外地的游客了解郴州的山水名胜,传播郴州的人文情怀。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