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筱琳
郴州市第五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汪筱琳,女,2010年9月出生,现为郴州市第五中学八年级。她品学兼优,尤其热爱阅读与写作,曾获北湖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在北湖区“我们的新时代”演讲比赛中荣获高年级组三等奖;在第二十三届北湖区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活动中,其原创作品《Scratch编程小游戏—弹簧床》荣获二等奖。
代表作品
爱莲湖的古韵今风
参赛作者:汪筱琳(郴州市第五中学)
指导老师:卜小红(郴州市第五中学)
在郴州城东一隅,有一片因周敦颐的《爱莲说》而声名远扬的水域,宛如一颗温润的美玉静卧于此。人们满怀诗意地赋予它一个动听的名字——爱莲湖。湖边的古建筑、现代公园与周边的自然风光相互交融,以各自独特的魅力,深情诉说着廉洁精神那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我怀着崇敬之心踏入爱莲湖公园,一座古朴典雅的濂溪书院便映入眼帘。这座古老的建筑历经岁月的洗礼,虽略显沧桑,却散发着一种沉稳而宁静的气息,仿佛一位睿智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历史的记忆。书院里,高大的银杏树宛如一把把撑开的巨伞,高高耸立。一阵冷风轻轻拂过,金黄的扇形树叶如同无数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而后悠悠地飘落,宛如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这座古老的建筑,是为了纪念周敦颐在郴讲学授业、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的光辉岁月而建,它生动地复现了周敦颐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北宋年间的官场,犹如一潭浑浊不堪的泥塘,黑暗与腐败横行。然而,周敦颐却能坚守“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宛如一朵盛开在淤泥中的莲花,纯净而圣洁,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我沿着湖畔的小径缓缓前行,此时的爱莲湖已不见夏日荷花的繁茂景象。湖水宛如一块巨大的深绿色锦缎,平静而安宁,没有一丝波澜。微风轻轻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是湖水在轻轻地微笑。荷残留的褐色枯茎参差不齐地挺立在水面上,宛如一个个坚守岗位的卫士。我闭上眼睛,昔日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优美姿态渐渐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
湖边,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在阳光的映照下投射出斑驳的影子。朱红色的柱子与灰色的瓦片相互映衬,色彩鲜明而和谐,尽显古雅清幽之美。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凝视着这片荷塘,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往今来那些高洁之士如莲般廉洁自守的高尚品格。
湖畔的现代建筑群亦以“清莲”为设计意象,巧妙地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展现廉洁文化。廉洁文化展示馆的外墙镌刻着《爱莲说》节选,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夜间,激光投影将“出淤泥而不染”的诗句映于水面,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诗句仿佛活了起来,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环形步道旁立有电子屏,滚动播放当代廉政楷模的事迹,他们的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
身穿绿马甲的管理员们每日认真巡查,他们目光敏锐地拾起偶见的垃圾,细心地维修损坏的设施,却从未见他们占用凉亭午休或私留一朵湖莲。就连自动售货机也明码标价,每笔消费均生成电子账单供扫码监督——这些细节,恰似现代版的“不蔓不枝”,让廉洁精神在钢筋铁骨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爱莲湖,不只是一处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更是矗立在郴州城东的神圣殿堂。那传承千年的廉洁精神,如同湖底深深扎根的莲藕,稳固而坚实,默默地滋养着这片土地,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在这湖光山色之间,获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让廉洁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种下。
家,爱的源泉
参赛作者:汪筱琳(郴州市第五中学)
指导老师:卜小红(郴州市第五中学)
人生宛如一场漫漫征途,而家庭恰似这征途上温馨无比的避风港,又似给予我们无穷力量的驿站。它以爱为肥沃的土壤,用陪伴化作滋润的甘霖,凭借家这坚实的根系,让幸福之花绚丽地绽放。
清晨,厨房中传出阵阵声响,母亲那忙碌的身影在袅袅烟火中来回穿梭。锅碗瓢盆相互碰撞,奏响了一曲悦耳动听的晨曲。不多时,那诱人的香气便如调皮的小精灵,弥漫开来,轻柔地将睡梦中的我唤醒。瞧那餐桌上,金黄的煎蛋静静地卧在盘中,边缘微微卷起,还闪烁着诱人的油光;一旁的牛奶正冒着丝丝热气,在空气中氤氲出一层如梦如幻的薄纱;刚出炉的包子,白白胖胖的,麦香与醇厚的肉香相互交织,瞬间就勾起了我肚子里的“馋虫”。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着。我和弟弟兴致勃勃地分享着在学校发生的趣事,也会讨论学习上遇到的难题;爸爸妈妈则交流着工作上的问题,还会为彼此出谋划策。在这看似平凡的日子里,温暖如同潺潺溪流,时刻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都变得光彩夺目。
午后,稀疏的阳光慵懒地洒落在地面上。一家人惬意地坐在沙发上,热烈地讨论着周末的安排。调皮的弟弟像个小探险家,翻出了家里珍藏已久、微微泛黄的相册。他轻轻翻开相册,里面有奶奶那慈祥的笑颜,宛如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有学生时代青涩懵懂的父母,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小时候胖得像糯米团子一样可爱的我和弟弟。我凝视着这些相片,静静地聆听着妈妈讲述她的青春岁月,以及我们牙牙学语的童年时光。那一刻,我仿佛搭上了一辆时光列车,亲身见证了这个家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那些艰难时期家人间的相互扶持,以及幸福瞬间的欢笑声,如同根系在岁月的土壤中不断蔓延生长,让我清晰地知晓自己的来路,也愈发珍视这相聚一堂的温馨时刻。
傍晚,夕阳宛如一位神奇的画师,为大地披上了一件橙色的薄纱。一家人齐心协力地准备晚餐。我认真地洗菜,将每一片菜叶都洗得干干净净;妈妈熟练地切菜掌勺,手中的菜刀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道道美味便在锅中诞生;爸爸则在客厅陪弟弟玩耍,时不时传来他们欢快的笑声。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傍晚,欢声笑语在厨房中久久回荡,仿佛是一首欢快的交响曲。当一道道美味的饭菜端上餐桌,大家围坐在桌边,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分享着这一天中的快乐瞬间。我深切地明白,这简简单单的饭菜中,饱含着家的味道,更是亲情的凝聚。
夜色渐深,街道上万籁俱寂,而家中那暖黄色的灯火依然明亮,如同黑暗中的一颗璀璨星辰。回首这一年里的每一个细微瞬间,都被家庭的爱紧紧环绕。这份爱,是根,是源,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未来的日子或许充满变数,但只要家庭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岁月的土壤,幸福之花定会年年绽放,永不凋零。
作品点评
《爱莲湖的古韵今风》 这篇作文围绕爱莲湖展开,将自然景观与廉洁文化巧妙融合,通过对古建筑、湖水等细致描写,生动展现了爱莲湖深厚的廉洁精神意蕴。2024年深秋,一次和妈妈弟弟一起边游爱莲湖边吟诵《爱莲说》,回家后写下了此文。
《家,爱的源泉》一文通过描写一天中不同时段家庭生活场景,展现家庭温暖,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