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炫熙
郴州市第五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廖炫熙,男,2010年 10月出生,郴州市第五中学八年级学生。热爱阅读,品学兼优,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荣获“优秀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
赏莲品“廉”
——爱莲湖畔的心灵之旅
参赛作者:廖炫熙(郴州市第五中学)
指导老师:卜小红(郴州市第五中学)
当夏至的风翩然而至,我怀揣着一颗近乎虔诚的心,循着周敦颐《爱莲说》那悠悠墨香,踏入了被誉为“莲之圣地”的爱莲湖。读周先生的文章,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高洁风骨,早已在我心中种下一株永不凋谢的君子莲,今日,我终于能在波光潋滟的湖光中,亲睹它的神韵。
刚踏入爱莲湖公园,湖水清澈见底,宛如一块巨大的无瑕翡翠,微风轻拂,湖面波光粼粼,恰似一群灵动的小精灵在欢快嬉戏。湖边,几棵古老的垂柳宛如婀娜多姿的少女,轻柔地舞动着发丝,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前来观赏的客人。我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缓缓朝着湖心的小岛前行,那里便是令人心驰神往的莲花池。
莲池中,碧绿的荷叶如同一把把巨大的绿伞,层层叠叠,托起朵朵素洁的莲花。微风轻拂,花瓣微微舒展,似雪浪层层翻涌,又似云纱轻轻颤动。它们亭亭玉立,不蔓不枝,恰似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澄澈的水光中,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高洁情怀。我静静地伫立在池畔,恍惚间,仿佛穿越时空,听到了千年前那位诗人的低吟浅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的清新高雅、不染纤尘,让我恍然读懂周敦颐笔下的君子之道——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风骨,一种濯清涟而不妖的坚守。千百年来,如莲般洁净自持的品格,不正是世人心中至高的向往吗?
告别莲花池,我悠然漫步在湖边的文化长廊。长廊中,周敦颐的雕像庄严肃穆地矗立着。我静静地站在他的雕像前,思绪飘飞,仿佛看到一位谦谦君子在莲池边,一边精心照料着莲花,一边吟诗赋词的情景。他那专注的神情、儒雅的气质,让我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深深的敬意。而文化长廊的另一侧,则是展示郴州历史文化的橱窗。我驻足细细阅读着每一段介绍,仿佛打开了一扇了解这座古老城市的大门,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座城市有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认识。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湖面上,我来到了湖边的观景台。站在这儿,爱莲湖的全貌一览无余。湖面上绚烂的晚霞与远处城市的轮廓相互交织,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我静静地坐在台阶上,轻轻闭上双眼,用心聆听着湖水泛起的涟漪声和远处传来的清脆鸟鸣声,内心被一种平和与满足所填满。
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仿佛在轻声诉说着一个个有关清正廉洁的动人故事。通过这一趟游览,我不仅真切地领悟到了周敦颐《爱莲说》中的美妙意境,更对这座古城增添了一份深厚的眷恋之情。在离开爱莲湖的那一刻,我深切地明白,这里不只是我此次游历的终点,更是我心灵深处那片永恒的纯净之地,它将永远激励着我追求高尚的品格。
作品点评
这篇作文围绕爱莲湖的赏莲之旅展开,运用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湖水、垂柳、莲花等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让读者身临其境。同时巧妙结合周敦颐《爱莲说》,表达对清正廉洁的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