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琪
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杨舒琪,女,2011年2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团结同学,尊敬老师。
创作背景:板梁古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作者正是在一次游历中,被古村的宁静与厚重打动,遂写下此文,以表达对古村的热爱与敬意。
代表作品
漫步板梁古村
邂逅岁月悠长
参赛作者:杨舒琪(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
指导老师:张德华(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
在湖南郴州的广袤土地上,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板梁古村。这里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舒展着自己的美,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它的故事。
板梁古村是一个充满古朴韵味的地方,它蕴含着数百年的历史,是当之无愧的古村典范。走进古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村的中心广场。这里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承载着古村的烟火气。广场四周的建筑错落有致,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尽显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情。那白墙在岁月的洗礼下略显斑驳,却更添了几分沧桑之美;黛瓦整齐地排列着,仿佛是古村的守护者,默默诉说着过往的岁月;飞檐翘角则如同展翅欲飞的鸟儿,灵动而富有生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穿过广场,顺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子走进去,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时候。小巷两侧是古老的民居,它们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墙上爬满了青苔,那青苔的绿色与古旧的墙壁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岁月沉淀的美感。推开一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便能看到里面是一个小小的庭院。庭院里种着几株花草,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来访者点头致意。屋内的窗户上放着几盆盆栽,盆栽里的植物生机勃勃,为这古老的庭院增添了一抹鲜活的色彩。这些民居虽然历经风雨,但依然保存完好,让人不禁对古村的先辈们肃然起敬。
继续沿着小巷前行,便到了古村的河边。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村的故事。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桥身布满了青苔,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桥栏上刻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迹,这些字迹或许是古村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或许是过往岁月的见证。站在桥上,望着河中的倒影,仿佛能看到古代的村民们在这里洗衣、洗菜,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感受着他们的生活气息。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与古桥、古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板梁古村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这里的每一块石板,每一扇门窗,每一座古建筑都像一本厚重的史书,记载着古村的历史变迁。古村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点,既有明清建筑的精致与典雅,又有地方特色的质朴与大气。古村的巷道布局合理,纵横交错,宛如迷宫一般,让人在漫步其中时,总能发现新的惊喜。古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传统的手工艺、独特的饮食文化、古老的祭祀仪式等,都让人感受到了古村的活力与魅力。
漫步在板梁古村,仿佛走进了一个古老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新奇与震撼。古村的宁静与美好,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古村的韵味,去聆听岁月的回声。古村的每一砖一瓦,每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板梁古村,这个充满古朴韵味的地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它不仅是一个古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份情感。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悠长,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可以领略到文化的魅力。板梁古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湖南郴州的土地上,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它的美,去传承它的文化,去续写它的故事。
作品点评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南郴州板梁古村的古朴风貌与人文底蕴,语言优美,意境悠远。作者通过广场、小巷、民居、石桥等场景,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古村的建筑之美与历史沉淀,细节描写生动,富有画面感。尤其是对青苔、飞檐、盆栽等意象的刻画,赋予古村以生命与情感。文章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更深入挖掘了古村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传承意识。结尾升华主题,呼应开头,结构完整,情感真挚,是一篇兼具文学性与文化深度的优秀散文。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