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乐
郴州市永兴县金龟镇中心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何美乐,女,2013年6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永兴县金龟镇中心学校,任班长和学生会成员,成绩稳居年级前三,多次获得“学习标兵”称号
创作背景:童年时,外婆用大布江拼布绣为作者缝制口水巾,斑斓的布片里藏着她的叮咛。如今在非遗展上,作者看见传承人布满老茧的手,突然害怕这美丽的技艺会消失。她要用文字为拼布绣点亮一盏灯——记录飞针走线的魔法,讲述布壳托起繁华的智慧,让更多人听见碎布重生的故事。因为每一针,都是不该遗忘的星河。
代表作品
非遗传统工艺——大布江拼布绣
参赛作者:何美乐(郴州市永兴县金龟镇中心学校)
指导老师:王孝娜(郴州市永兴县金龟镇中心学校)
小时候,我颈间总系着一条厚厚的口水巾,仿佛一道温暖的护甲,护住衣襟不被口水打湿。那口水巾并非崭新绸缎,而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小布块拼接而成的,每一块都带着外婆手掌的温度。待我长大之后才恍然,原来这贴身细软竟悄悄连通着故乡永兴大布江那深远的拼布绣文脉——民间智慧赋予碎布以生命,在拼缝之间,那些细碎边角便如枯枝遇春般重新绽放出了永恒的花。
大布江拼布绣正是这种化零为整的艺术。外婆告诉我,以前农妇们把做衣服剩下的布头视如珍宝,悉心积攒。待闲暇时节,她们便端坐于门前,在阳光的抚慰下,将那些三角或方寸的布屑,用针线密密相缀,拼成一片片结实厚密的布面。外婆说,每一块布屑都曾是衣物的一部分,承载着一段生活的记忆,经过她们手中针线的重新编排,如溪流汇聚,终又织成了生活新的温暖屏障。
外婆是拼布绣的能手,记得她拼过一方口水巾给我。她先挑出各色布块,细心在桌上排布拼合,仿佛指挥着色彩斑斓的方阵。接着她穿针引线,针尖在布间如灵巧的银梭往来穿梭。她缓缓移动着手中逐渐成形的布面,神情专注而安详,仿佛针线行过之处,正缝入了时光的柔韧,也缝入了无言的爱护。那方口水巾最终缀着活泼的小鸭图案,粗布摩擦脸颊的触感,彩布如糖果般斑斓的色泽,把外婆的慈爱缝进了我童年的每一寸光阴。
那方口水巾,如今虽已悄然褪色,却依旧静静地躺在我书桌的抽屉深处。每一次轻抚它细密的针脚,指尖便如触碰到一条归乡的秘径——那些碎片聚散,何尝不是生活本身?它提醒我,真正的恒久之物常诞生于寻常碎片的拼合之中:大布江拼布绣,这一针一线缝缀出的岂止是御寒的衣物?它分明是贫瘠岁月中节俭的尊严,是粗朴生活里不肯熄灭的美的火焰。
如今我的个子早已高过了外婆当年的头顶,可那方拼布口水巾中蕴藏的温暖却始终未曾消散,依旧如影随形般裹护着我。经由这布屑生花的古老针法,我懂得了:即便微小如布屑,只要耐心拾起,用心拼合,终可织成一片锦绣天地。那些被遗弃的边角料,经由慈爱之手的点化,便足以在岁月长河里温暖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清晨。
作品点评
文字情感真挚,如溪流般自然流淌,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尤为动人。字里行间流露出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力,那份纯真与温暖的心意是文章最珍贵的底色。若能稍加注意遣词造句的精炼度,避免过度修饰,让情感表达更凝练有力,文字将更具穿透力。期待你在文学星辰中继续闪耀独特光芒!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黄慧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