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34.黄心怡 |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2025-09-11 11:49:49

  黄心怡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黄心怡,女,2009年1月出生,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代表作品

半湖烟雨半湖诗

参赛作者:黄心怡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王   青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凌晨四点的东江湖,是被水汽浸透的梦境。

船夫老李的乌篷船泊在岸边,像一片蜷缩的旧茶叶,浮在墨色的水面上。他掀开蓑衣,呵出的白气与湖雾交融,分不清是呼吸还是山的叹息。

鸬鹚们早已醒了,黑羽上凝着细密的水珠,喙尖偶尔划过水面,搅碎一池星光的残影。老李说,这雾是东江的魂——每年三百天,它从水面升起,吞没山峦,再被晨光一寸寸咽下。

第一缕阳光刺透雾霭时,游客的长枪短炮已架在栈桥上。他们追逐“仙雾”,而老李低头整理渔网。尼龙绳在他掌心勒出深沟,与三十年前父亲教他打结时的痕迹重叠。

“现在的雾薄了。”他忽然说。

我怔住,望向远处。的确,那雾像被稀释的牛乳,隐约露出对岸的发电站轮廓。老李年轻时,雾浓得能藏住一座山。那时渔船不用指南针,只需朝着雾中最深的白处划去,必能满载而归。

正午,我在古村茶肆遇见阿婆。她端来的黑茶盛在搪瓷杯里,杯壁积着褐色的垢,像树桩的年轮。

“以前湖边的姑娘,用雾水煮茶哩。”她咧嘴笑,缺了颗牙的空洞像一个小小的谜。

我问为什么现在不用了。

她指了指窗外:旅游大巴正轰鸣着驶过,扬起一片尘土。“雾水脏了,煮出来的茶会苦。”

入夜后,我沿着青石板路走向民宿。某户人家的窗子突然亮了,暖黄的灯光泼在石板路上,照见缝隙里的青苔。窗内传来孩子的读书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我驻足听着。八百年前秦观的词,如今被稚嫩的嗓音磨得圆润。远处,东江湖的雾又漫起来了,轻轻裹住山脚的霓虹灯牌。

船夫老李的乌篷船泊在岸边,像一片蜷缩的旧茶叶,浮在墨色的水面上。他掀开蓑衣,呵出的白气与湖雾交融,分不清是呼吸还是山的叹息。

鸬鹚们早已醒了,黑羽上凝着细密的水珠,喙尖偶尔划过水面,搅碎一池星光的残影。老李说,这雾是东江的魂——每年三百天,它从水面升起,慢慢吞没山。


作品点评

本文以雾为线索,串联起东江湖的晨昏与变迁。老李的叹息、阿婆的茶语,藏着雾变薄、水变脏的怅惘;孩子诵出的秦观词,又为这失落添了层时空回响。笔墨淡如雾,却在细微处叩问自然与人文的共生,余韵悠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 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