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绍天
郴州市永兴县湘阴渡街道中心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伍绍天,男,2013年2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永兴县湘阴渡街道中心小学。
创作背景:书桌玻璃罐里的橙叶总飘着阳光的味道——那是爷爷橙园里冰糖橙冒水珠的甜,是板梁古村月塘里揉碎的星光,也是便江边萤火虫提着灯笼的夏夜。作者想把这些故事写成文章,让更多人闻到家乡甜味的阳光。
代表作品
橙香里的永兴故事
参赛作者:伍绍天(郴州市永兴县湘阴渡街道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尹海燕(郴州市永兴县湘阴渡街道中心小学)
奶奶总说,我们永兴的冬天是甜的。当第一缕寒风掠过便江水面时,山坡上的冰糖橙就像被撒了一把星星,黄澄澄地挂满枝头。我叫小天,是永兴县的一名学生,今天想带大家走进我的家乡——永兴,一座藏在橙香里的小城。
橙树园里的魔法
周末清晨,我跟着爷爷去橙园。露水在叶子上滚来滚去,像极了快乐嬉戏的珍珠。爷爷指着一棵矮矮的橙树说:“小天,你看,这棵树比你还小呢!”我蹲下来,发现树干上刻着浅浅的痕,爷爷说那是每年结果后做的记号。“冰糖橙要晒够一百天的太阳,喝够便江水的灵气,才会甜得像蜜。”他摘下一个橙子,指尖蹭掉白霜,剥开时“滋”地冒出水珠,橙色的香气一下子钻进鼻子里,无比好闻。
我咬了一大口,果汁在嘴里炸开,甜滋滋的。爷爷告诉我,永兴的冰糖橙有“中国十大名橙”的称号,每一颗都带着家乡的味道。
古村里的时光机
除了橙子外,永兴还有个会“讲故事”的地方——板梁古村。第一次去的时候,我觉得那些青瓦白墙的房子像童话里的城堡。石子路上刻着细细的纹路,导游阿姨说那是几百年前人们踩出来的脚印。最神奇的是村里的“月塘”,水面像镜子一样,我偷偷往水里扔了颗石子,波纹里的景象就像被揉碎的星星。
在古村的祠堂里,我看到一张老照片:好多人围着一台石磨,磨盘上堆着金黄的稻谷。爸爸说,以前永兴人就是用这样的石磨磨米,用井水酿酒,连房子的砖都是自己烧的。现在古村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周末会有很多小朋友来这里写生,我也画过一幅《古村的春天》,画里的桃花开得比橙花还热闹。
便江边的萤火虫
夏天的傍晚,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去便江边散步。江水像一条碧绿的绸带,岸边的柳树垂着长发,风一吹就轻轻摇摆。有一次,我们看到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叔叔阿姨在江边捡垃圾,手里的垃圾袋装满各种废弃物。带队的阿姨说:“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她。”
后来,我和几个小伙伴成立了“小小环保队”,每个周末都去便江边捡垃圾。有个傍晚,我们正低头捡垃圾,忽然看到草丛里闪过一点绿光——是萤火虫!它们像提着灯笼的小精灵,在暮色里飞来飞去。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家乡的美不仅在橙香和古村,更在每个人心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现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去年捡的橙树叶和古村的小石子。每当写作业累了,我就会打开罐子,闻着淡淡的橙香,想起爷爷的橙园、古村的月塘,还有便江边的萤火虫。我的家乡永兴,就像一颗甜甜的冰糖橙,把所有的温暖和故事都藏在橙黄色的果皮里,等着我们去发现,去书写。
这就是我的永兴故事,一个藏在橙香里的小城,一个让我想大声说“我爱你”的家乡。
作品点评
文章以“橙香”为线索,串联起永兴的独特景致。通过“我”的视角,描绘了橙园丰收、板梁古村古韵以及便江边环保行动等场景,画面感十足,语言生动形象,如:将露水比作珍珠,江水喻为绸带,充满童趣与诗意。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以玻璃罐中的橙叶、石子收尾,情感细腻真挚,让读者感受到永兴这座小城的温暖与美好。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黄慧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