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巧玲
郴州市资兴市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简介
谢巧铃,女,2007年5月出生,资兴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担任班长和学科组长,高三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热爱旅游和绘画,曾获校园心理漫画大赛二等奖。
代表作品
山水基因里的智慧交响
参赛作者:谢巧玲(郴州市资兴市职业技术学校)
指导老师:廖慧敏(郴州市资兴市职业技术学校)
清晨七点,东江湖的雾霭还未散尽,我便站在大坝停车场的岗亭前,看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将湖面染成流动的琥珀。作为景区引导员,我的工作是从晨曦中接过游客的惊叹,将他们引向这幅镌刻在天地间的山水长卷。
“姑娘,这湖真像一幅水墨画!”总有人这样感叹。我望着远处层叠的峰峦倒映在碧波中,忽然明白为何古人说山水有魂。东江湖的浩瀚不在于面积,而在于它把南岭的雄浑与湘江的柔美揉成了活的基因。春日里,雾漫小东江的奇观是水墨的留白;夏日,龙景峡谷的飞瀑是笔锋的顿挫;秋日,环湖公路的丹枫是色彩的晕染;冬日,兜率岛的溶洞则是大地深处的砚台。这些景象不是静止的画,而是随着四季呼吸的生命体。
正午时分,停车场迎来客流高峰。我引导着载满游客的巴士驶向观景台,远处东江大坝的身影逐渐清晰。这座亚洲第一双薄壳拱坝,像一把银梭将群山缝合,又像一弯新月卧在峡谷之间。当导游讲解到坝高157米、装机50万千瓦时,我总会想起泄洪时的场景——碧水从溢洪道喷涌而出,化作万斛珍珠散落深潭,那轰鸣声里藏着人类与自然对话的密码。
夕阳西下时,我常站在停车场最高处,看晚霞将大坝染成金色。湖面游船划出的涟漪,与大坝泄洪时激起的浪花,在某个瞬间达成了奇妙的和鸣。那些在画中游的游客或许不知道,他们脚下的土地既是自然造化的杰作,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雾漫小东江的奇观遇见数字孪生技术,当千年山水基因遇上现代工程智慧,东江湖便成了流动的史诗,而我们这代人,正在用汗水书写新的篇章。
夜幕降临,停车场归于宁静。我整理着游客留言本,忽然读到一行字:在这里,看见了中国的山水,更看见了中国的未来。窗外,大坝的轮廓在夜色中愈发清晰,像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我知道,明天清晨,又会有新的游客带着好奇与期待而来,而我,将继续做这幅山水画里最微小的注脚,见证浩瀚与智慧在时光中的永恒对话。
月光洒在岗亭的台阶上,我轻轻合上留言本,指尖触到扉页那句山水里的中国未来。大坝的轮廓在夜空中化作一柄竖琴,泄洪道是银弦,湖心岛是泛音,而我们引导员日复一日的脚步,正为这曲山水交响乐标注着最生动的音符。当千年丹霞遇见数字星河,当雾霭中的渔舟驶向智能航道,我忽然懂得:所谓未来,不过是把祖先的山水基因装进时代的种子,让每个清晨的露珠里,都藏着破土而出的光芒。
作品点评
这篇散文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智慧巧妙交织,从晨雾到星夜的场景转换中,东江湖的四季奇观如水墨般徐徐展开;大坝的钢铁筋骨与湖水的柔美波光形成震撼对比,科技与传统的诗意对话,赋予传统景观现代性解读。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 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