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星媛
郴州市宜章县第六完全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彭星媛,女,2016年6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第六完全小学,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爱好阅读,爱好写作。
代表作品
我心中的那抹红
参赛作者:彭星媛(郴州市宜章县第六完全小学)
指导老师:张婷(郴州市宜章县第六完全小学)
我们学校大门口有一面文化展示墙,上周的班队课上,老师带我们去了红色教育专栏,在那里,我第一次真正认识了我们的同乡英雄——邓中夏。
看着展示墙上那张照片,我很难想象这个面容清秀的叔叔,当年经历了怎样的痛苦。1933年的上海,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城市。邓中夏叔叔被捕后,敌人用尽各种酷刑: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烙铁烫身……老师说,当时他的头发都被鲜血粘在了一起,可他却说:“就是把我的骨头烧成灰,我还是共产党员!”我的同桌听到这里突然“啊”了一声,原来他不自觉地掐了自己的手臂。是啊,光是听老师描述,我的后背就一阵阵发麻,更别说亲身经历了。但邓中夏叔叔始终没有屈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9月21日凌晨,当狱警喊到他的名字时,他从容地整理好衣服,高呼着革命口号走向刑场。老师说,那一刻,整个监狱的同志们都扑到铁窗前,泪水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但邓中夏叔叔挺拔的身影却永远定格在他们的记忆里。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邓中夏叔叔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如此坚定?妈妈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爸爸补充说,就像我们郴州的南竹,看似纤细,实则坚韧不拔。
晚上写作业时,望着书桌上的红领巾,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老师说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现在的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用着崭新的课本,这一切都是像邓中夏叔叔这样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那天起,每当我系上红领巾时,都会格外认真地整理好衣领。因为我知道,这抹红色不仅飘扬在我们的胸前,更应该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传承这份红色精神,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品点评
这篇作文以“红领巾”为情感纽带,通过一次红色教育班队课的见闻,生动展现了小作者彭星媛对革命先烈邓中夏的崇敬与思考。文章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既有历史叙事的庄重感,又有儿童视角的独特观察,是一篇优秀的红色主题习作。 切入点巧妙,情感真挚自然。以学校“红色教育专栏”为引子,通过一张照片、老师的讲述、同学的反应,层层递进地展现邓中夏的英雄事迹,避免了空洞说教,更具代入感。细节描写生动,如同桌“不自觉地掐手臂”“我的后背一阵阵发麻”,让读者感同身受,增强了感染力。总评:《我心中的那抹红》——以童真视角传承红色基因。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黄慧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