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916. 宋鹂 | 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学生
2025-08-27 09:11:37

  宋鹂

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宋鹂,女,2013年7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

创作背景:作者跟爸爸爬莽山,云海就在脚下,石头像神仙和动物,太神奇了!在东江湖,看到雾里的渔夫撒网,像画一样。还吃了超香的杀猪粉和临武鸭!秦观写的诗就是这里的山水,觉得郴州太美了,有好看的山和水,有好吃的,还有古老的故事,就特别想把看到的、吃到的、感受到的都写下来,告诉别人郴州有多美!

代表作品

一脉诗韵贯三湘 郴山郴水总关情

参赛作者:宋鹂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邓欣雨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中心小学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阕《踏莎行·郴州旅舍》,以山水为墨,以羁愁为魂,为郴州烙下了千年不褪的忧郁诗痕。然而,当双足真正踏上这片湘南腹地,方惊觉它的美远非一词可蔽。那雄浑壮阔的山峦,那灵动温婉的水系,那浸润千年的人间烟火,早已如血脉般融入这片土地的肌理,交织成一幅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立体长卷。

莽山:天地雄浑的诗意交响

南岭腹地的莽山,是郴州大地隆起的脊梁,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驱车盘桓而上,闯入眼帘的是无垠的云海,在群峰间翻涌蒸腾,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似静海凝脂,将天地间的雄浑气魄演绎得淋漓尽致。登临崖子石栈道,仿佛行走在云端。仰首,“金鞭神柱”拔地而起,一柱擎天,直刺苍穹,其势之险峻,令人屏息。环顾四周,亿万年风霜雨雪的精雕细琢,赋予了花岗岩群峰万千姿态:“伟人会观音”的庄严肃穆,“母子情深”的温馨相依,“金蟾拜佛”的憨态可掬……每一块巨石都在诉说着地球演变的史诗。

当晨光初透,乳白的薄雾便如仙女的裙裾,悄然漫过莽莽林海。步入猴王寨,水声渐隆。飞瀑自崖壁间跌落,在氤氲水汽中若隐若现,如白练悬空。阳光穿透林隙,水珠四溅,折射出七彩光晕。莽山的壮美,是力与美的交响,是时光镌刻的不朽诗篇。

东江湖:水墨丹青的灵动诗行

如果说莽山是磅礴的交响乐,那么东江湖及其支流,便是郴州最温婉灵动的抒情诗。而小东江的晨雾,无疑是这诗行中最摄人心魄的韵脚。东方未晓,江面已悄然笼上了一层轻纱,如梦似幻。墨色的乌篷船悄然滑入这幅水墨丹青,船头立着披蓑戴笠的渔夫。随着一声号子,金色的渔网倏然扬起,在空中划出饱满的弧线,旋即没入乳白色的氤氲之中。光影在网间跳跃,定格成摄影师镜头下永恒的经典。偶与老船家攀谈,他浑浊的眼中映着江雾,絮叨着往昔:“年轻时在江上讨生活,唱渔歌,撒大网,日子和这雾一样,看不大清前路,却也实实在在地过,苦乐都在里头了。”言语间,是岁月沉淀的淡然。

顺流而下,西河古渡的石板早已被无数脚步和时光打磨得温润如玉,泛着幽光。曾经,这里是湘粤古道的咽喉,商贾云集,舟楫往来,盐茶绸缎在此流转,喧嚣声仿佛还在石缝间回响。而如今,繁华褪去,只余下生活的本真。村妇们挽着竹篮,在石阶上浣衣,棒槌起落间,水花四溅,笑语盈盈,家长里短随水波荡漾开去。孩童们赤着脚丫,在清浅的滩涂上追逐嬉闹,溅起晶莹的水花。岸边的老樟树下,老者们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讲着古,乡音醇厚,混着潺潺流水声,一同淌过悠悠的岁月长河。东江的水,滋养了郴州的生命,也沉淀了最动人的生活诗行。

烟火郴州:热气腾腾的生活诗篇

郴州的风骨在山水,郴州的魂魄在人间。最是那市井巷陌间升腾的烟火气,最能熨帖凡人心。清晨,当城市还在薄雾中苏醒,白露塘杀猪粉的香气已如号角般唤醒了整条街巷。灶火正旺,大骨熬制的浓汤在锅中翻腾滚动,奶白的汤面上浮着诱人的油星。师傅手起刀落,新鲜的猪血滑入汤中瞬间凝固成嫩滑的方块,粉嫩的猪肝、前腿肉片紧随其后。一碗滚烫的汤粉端上桌,撒上翠绿的葱花、通红的剁椒,再浇上一勺灵魂的油泼辣子。迫不及待地嗦上一口,米粉爽滑筋道,骨汤醇厚鲜香,肉片嫩滑,猪血入口即化,辛辣滚烫瞬间贯通四肢百骸,沉睡的味蕾与困倦的精神一同被彻底唤醒。这是郴州清晨最质朴也最热烈的问候。

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裕后街便成了郴州烟火气的集大成者。青石板路两旁,食肆林立,灯火通明。临武鸭的独特酱香霸道地钻入鼻腔——精选的麻鸭经过秘制酱料腌制卤煮,色泽油亮,皮酥肉嫩,香辣入味,是佐酒下饭的绝佳风味。东江鱼的鲜辣也不遑多让,刚从湖中捕捞上来的翘嘴鱼、银鱼,或清蒸,或剁椒蒸,或香煎,最大程度保留了湖鲜的本味,鱼肉细嫩如蒜瓣,鲜甜中带着湘南特有的辣劲,让人欲罢不能。香气弥漫在温暖的夜色里,吸引着八方食客。老街深处,老人们搬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一壶粗茶,几碟花生,用浓重的乡音闲话桑麻,追忆往昔,话语间满是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炉火明灭,笑语喧哗,食物的香气与生活的气息交织升腾。这些看似寻常的市井日常,何尝不是郴州人用最本真、最热气腾腾的生活,日复一日书写着的、最接地气也最动人的长篇叙事诗?

山水酿岁月,深情待君尝

郴山如铮铮铁骨,撑起了千年不坠的文脉风骨;郴水似绵绵精魂,滋养了代代相传的质朴生灵;而那浸润在血脉中的乡情,则是挥毫泼墨的如椽巨笔,绘就了人间最温暖、最生动的烟火长卷。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湘南郴州,这座被时光与诗意深情吻过的城市,早已将鬼斧神工的山水、荡气回肠的故事,以及深入骨髓的乡情,一同封存入岁月的酒坛,酿成了一坛馥郁醇香的美酒。它静立于潇湘源头,等待着每一位有缘的旅人驻足。只待你举杯,与之共饮,细品这穿越千年、愈发醇厚的岁月芬芳。


作品点评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城市散文。它成功地将郴州的自然奇观、历史底蕴、市井风情熔铸于一炉,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和鲜活动人的细节,构建了一个层次丰富、情感饱满的“诗意郴州”。文章结构严谨,文采飞扬,感官描写出色,对“生活即诗”的诠释尤为深刻。它不仅是一篇出色的游记,更是一曲对地域文化、人间烟火的深情礼赞。结尾的“岁月美酒”之喻,余韵悠长,令人心驰神往。堪称推介郴州、书写乡土的典范之作。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黄慧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