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熙衡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黄熙衡,男,2007年8月出生,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热爱文学创作,校文学社骨干成员,曾获第22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省级三等奖。
创作背景:莽山作为湘粤交界的南岭胜境,兼具自然奇景与深厚人文底蕴。作者在游览莽山时,被其“层峦叠嶂若龙腾”的雄姿、“林海茫茫藏珍奇”的生态,以及当地瑶族风情与文旅融合的新貌吸引,这些激发了他对自然造化与人文积淀的感慨,逐写下《莽山赋》。《若将青春开出花,人生何处不芳华》以花喻志,是作者的个人随笔小作,旨在彰显青年担当。
代表作品
莽山赋
参赛作者: 黄熙衡(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
指导老师: 吴巧萍(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湘南胜境,郴郡奇峰。莽山峙立,毓秀钟灵。接五岭之苍茫,衔潇湘之清韵。层峦叠嶂若龙腾,幽谷飞泉似凤鸣。观夫奇峰异石,云海翻澜;古木参天,岚烟缭绕。春日杜鹃染绯,秋时枫叶流丹,冬雪覆岫银装,夏岚笼峰碧绡。四时之景不同,而皆有可观者也。
溯其史迹,莽山横亘湘粤之交,踞南岭腹地。昔者秦汉戍卒曾屯兵于此,唐宋商贾亦踏云寻药。明末清初,李自成余部隐踪于此深壑,遗甲藏兵之传说至今不绝。近代抗日烽火燃起,游击健儿以崖洞为营,凭险扼守,山石犹存弹痕斑驳。此间山川,阅尽千年兴废,静听百代波涛。
若夫林海茫茫,藏珍纳奇。楠梓樟栲,蔚然成蹊。千年古木虬枝盘结,百岁香樟翠盖参差。藤缠葛绕,若虬龙舞空;苔蚀藓侵,犹翡翠铺地。晨曦透隙,碎金满径;暮霭沉山,紫雾盈溪。至于溪涧潺湲,清音泠泠。素湍击石,迸玉跳珠;游鳞摆尾,戏藻拂萍。忽而鱼跃龙门,银光乍现;倏尔蛙鸣鼓吹,清响萦耳。两岸芳菲竞艳,山花织锦。朱英灼灼,白蘋娟娟,紫蕤离离,蓝焰荧荧。造物者之无尽藏,令人目不暇接。
尔其珍禽异兽,出没其间。金雕翔宇,碧鸡啼岩;灵猴攀萝,杜鹃逐涧。更有异蛇名“烙铁头”,三角首如熔金,剧毒冠于五岭。藏身幽篁,伺机而噬。此乃造化独钟,天地遗珍。至于古木虬柯,荫庇百代;断崖危磴,镌刻沧桑。烽燧遗迹,隐现于榛莽之间;摩崖石刻,剥蚀乎岁月之余。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今朝唯余,断碣残碑,供人凭吊。抚今追昔,能不慨然?
至若登临绝顶,俯瞰八荒。猛坑石巅,云海翻涌。群峰环列,若众星拱北辰;万壑奔流,似银汉落人间。日暮时分,晚霞浸染,赤橙黄绿青蓝紫,幻作霓裳羽衣;暮霭氤氲,山岚舒卷,如梦似幻入仙乡。此情此景,岂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真谛乎?更有雾凇沆砀,玉树琼枝,恍若瑶池仙境;雨后初霁,虹桥横空,恰似天宫彩练。
况复人文荟萃,风情殊异。瑶寨房屋,依山而筑,鳞次栉比;瑶族长鼓舞,踏歌而行,蹁跹生辉。风雨桥横溪涧,吊脚楼枕清流。阿妹歌声清越,阿哥笛韵悠扬。此间风物,洵为南国桃源,世外净土。而今逢盛世,修旧如旧,古韵新生。文旅融合,焕发新姿。观民俗展演,品山野珍馐,恍若置身世外桃源,尘虑尽消。
更有文人墨客,慕名而至。或挥毫泼墨,绘丹青于尺素;或击节吟哦,咏风物于毫端。或探幽揽胜,访天台山观音古寺于云深;或煮茗论道,悟禅机于空谷。昔有谪仙李白醉题绝壁,今有才俊纷沓留踪。此地既有太古之遗风,复得现代之新貌。
嗟夫!莽山之美,美在自然造化之鬼斧神工,美在人文积淀之深厚绵长。观山则情满于山,览水则意溢于水。此地既有北国山岳之雄浑,复具江南山水之灵秀。若论滋味风物,当推蕨根糍粑为绝唱。春日雨后,瑶民负锸入箐,掘取地下茎,洗净捣碎,滤浆沉淀。待淀粉凝结,揉搓成团,或蒸或煮,韧而不黏。佐以腊肉丁、香菇末,或蘸辣椒酱,嚼之弹牙,唇齿留香。昔有瑶家女采蕨山中,遇书生迷途,遂赠糍粑充饥,成就一段佳话。今观此物,方知陆放翁“莫笑农家腊酒浑”之语,非独关中所有,潇湘亦有此淳朴民风。
嗟乎!莽山者,天地之精魄,人文之渊薮也。其山川形胜,足以壮怀激烈;其草木禽兽,足以启智怡情;其民俗风物,足以厚德载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值此盛世,当效韩昌黎“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之志,携三五知己,访古探幽,品蕨糍之甘美,听瑶歌之清越,沐山岚之清爽,悟天地之至理。庶几不负这造化钟灵毓秀,不负这潇湘锦绣河山!愿我郴山郴水,永葆清音;冀我郴地郴情,长传佳话!
若将青春开出花,人生何处不芳华
参赛作者: 黄熙衡(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
指导老师: 吴巧萍(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每当读到泰戈尔的名句,都会思索诗句表达的意境该如何实践?或许我们的青春就如同夏花,期许着那场美丽而又盛大的绽放,热烈且美好。
春似海棠,以“独立蒙蒙细雨中”的赤子之心,涵养“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气。孔子“韦编三绝”求知若渴,毛泽东曾言“我这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底气不是虚无缥缈、海市蜃楼,它源自我们从书中、实践中获取的真知,并且是深深根植于实干担当的“真功夫”里,所以广大青年应当迎着春日和风,如海棠花沉静谦和,不与百花斗艳,专注自身、提升才干,为事业发展积蓄磅礴底气。广阔的舞台、光明的前景靠“假把式”是难以立足的,这是需要拿出真章、见真功夫的,因此广大青年在工作中不能做“躺平式”干部,要常常拿出自己的“金刚钻”,打磨自身本领,主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要把学理论、学业务作为提升素养的“发动机”,读懂原著、勤学原文、深悟原理,从理论中感悟思想力量、涵养底气、锤炼品格,做好新时代的奋进者。
夏如莲花,以“泥根玉雪元无染”的精白之心,永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骨气。陶渊明用“不为五斗米折腰”抵挡功名权贵的攻势,范文澜甘坐“冷板凳”不慕权势以生命谱写“大丈夫”风范,所谓“文人风骨”大抵就是如此,宁折不弯的气节和谄媚卑怯形成强烈反差,就是要提醒我们广大青年干部在烈阳下的绚烂花海中,绽放着自己最美的青春,却也要时刻提防身边的“糖衣炮弹”“甜言蜜语”,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守住内心的廉洁公正;要如莲花般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濯清涟而不妖”的志气,重品行、讲操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要始终牢记“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在工作中坚持说真话,为群众办实事,绝不弄虚作假、敷衍塞责,尽职尽责办好事、办实事、办漂亮事。
秋若菊花,以“要与西风战一场”的问鼎之心,激发“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勇气。从“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无畏坦然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勇者气魄,菊花从来不只是高尚隐世的代名词,它有着青年干部应当具备勇毅果敢的品质。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洋溢着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勇气,广大青年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应当如菊花般英勇和隐忍,勇挑重担、奋勇争先;要自觉担负起“先锋”的重任,保持青年人的冲劲和韧劲,在接续奋斗中勇毅前行;要持之以恒地传承先辈英勇无畏的精神,在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的艰难历程中,沐浴一往无前、顽强拼搏的“精神之光”。
冬胜梅花,锤炼“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志气。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百年前的中国战乱频仍、山河破碎,如今的中国旧貌换新颜;百年前的中国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如今的中国人民享受着殷实的小康生活,粮食生产获得“二十连丰”的好成绩,这其中哪一次巨变不是历经艰辛和险阻。广大青年干部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心怀“国之大者”为国为民,翻越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用脚步跨越坎坷,用眼睛探索方法,用耳朵倾听民意,用内心感应民心;大道如砥,行者无疆,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克时艰的开拓者,勇于挑战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善于解决人民的“急难愁盼”,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艰难困苦中锤炼“笃志前行,虽远必达”的骨气。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在新征程新赶考路上,应当不惧艰险,勇敢、善良似夏花绽放,潇洒、超脱如秋叶消逝,做有底气、有骨气、有勇气、有志气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青春、绽放青春。
作品点评
《莽山赋》以骈散结合之笔,绘湘南胜景,从四时风光到千年史迹,从林海珍奇到人文风情,熔自然与人文于一炉,以“绿水青山”理念收束,尽显对家乡的深沉热爱与文化自觉。
《若将青春开出花,人生何处不芳华》以花喻志,借四季名花诠释青年应有的底气、骨气、勇气、志气,引先贤事例佐证,古今交融,立意高远,文气充沛,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担当与思考。两种兼具古典底蕴与时代精神,笔力扎实,意境深远。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