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74.谭亚婷 | 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学生
2025-09-16 11:44:55

  谭亚婷

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谭亚婷,女,2008年11月出生, 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学生,宜章县诗词楹联协会理事,现任南花溪文学社社长,曾多次在《楹联博览》《郴州诗韵》等刊物发表作品。


代表作品

红色郴州记

参赛作者:谭亚婷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指导老师:谭德楠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湘南大地,钟灵毓秀,郴州之地,明珠璀璨。此地山水秀丽,风光旖旎,更以红色文化闻名遐迩。忆往昔,风云激荡,革命先辈在此浴血奋战,留下无数可歌可泣之事迹。今朝,吾有幸踏足此地,开启一段红色传承之旅,心怀崇敬,感慨万千。

清晨,阳光初透,洒于窗帘之上,吾揉眼而起,怀揣热忱,奔赴湘南起义纪念馆。入馆门,似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之年代。馆内陈列,文物琳琅,简陋武器、泛黄书信,皆承载先辈热血与信念。一幅巨画,映入眼帘,画中湘南起义,战士高举红旗,无畏冲锋,红旗于硝烟中猎猎作响,如燃烧之火焰,驱散黑暗,照亮旧时代。讲解员声声入耳,似有枪声与呐喊回荡,先辈为理想、信仰不惜牺牲之勇气,震撼心灵。

出纪念馆,阳光愈盛,心中满是敬意与力量。继而前往黄克诚大将故居。故居古朴,青砖黛瓦,岁月痕迹斑驳。立于门前,遥想少年黄克诚在此成长,志向非凡。入屋内,老物件陈列,书桌、笔筒,旧时照片,照片中大将眼神坚定,透出不服输之气魄。此份坚定,助其于革命之路越行越远,成就伟大将领之名。故居院中,老槐树屹立,枝繁叶茂,传说是大将童年嬉戏之地。吾坐树下,微风拂面,树叶沙沙,似在诉说往昔故事,讲述黄克诚将军之英勇事迹与为国为民之贡献。

午后,至郴州市区烈士陵园。此地安葬众多为革命献身之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绿树成荫,似在守护英雄英灵。吾缓行于墓碑间,每一块墓碑皆为一座丰碑,代表不朽之灵魂。有烈士有名,有烈士无名,虽事迹或未惊天动地,然皆以生命捍卫国家尊严与人民幸福。吾于一墓碑前停步,默默献花,深深鞠躬。那一刻,感激之情满溢心间,正因烈士牺牲,才有今日之和平与繁荣。

数日郴州之行,吾踏足多处,皆留红色印记。郴州人民珍视红色文化,以己之力守护英雄事迹,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吾亦深知,红色文化非仅历史回忆,更是前行之动力。它提醒吾辈,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添砖加瓦。

郴州之旅虽已落幕,然红色种子已在心中生根发芽。吾怀此力量归于生活,时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红色郴州,永为心中圣地,激励吾不断前行。


永兴安陵书院记

参赛作者:谭亚婷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指导老师:谭德楠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江南烟雨,朦胧如诗,安陵书院,静谧伫立。青砖黛瓦,历尽沧桑,岁月蹉跎,故事悠长。飞檐翘角,似龙腾九天,如凤舞长空,雕梁画栋,千年梦绕,文化传承。

风调雨顺,灯笼高悬,吉祥话语,红柱绿窗,映照知识之光。学子匆匆,心怀壮志,步履坚定,圣地播种,希望之种。

书院临水,碧波轻荡,游鱼戏水,柳丝垂垂,轻拂水面,舞姿轻柔。书声琅琅,蛙鸣相和,一曲和谐,晨曦静谧,唤醒沉睡之柳。

山色空蒙,云雾缭绕,如临仙境,龙形雕塑,守护宁静。藤蔓攀爬,岁月痕迹,石墙见证,绿意盎然,生命之力,永不止息。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四时更迭,书院之中,智慧种子,悄然生长。师者传道,学子求知,心无旁骛,沃土之上,文化之花,绚烂绽放。

岁月悠悠,书院依旧,故事繁多,每砖每瓦,记载往昔,风霜雨雪,洗礼殿堂,知识之光,始终如一,静静守望。

安陵书院,江南骄傲,文化灯塔,在历史长河,照亮前路。愿此书院,永远年轻,充满希望,在每个清晨,迎接曙光。


湘南烽火

参赛作者:谭亚婷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指导老师:谭德楠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大地被黑暗笼罩,古老的郴州也未能幸免于难。

肖光才站在郴江桥上,望着远方的战火,心中满是悲愤。他今年十三岁,身材高大,眼神坚毅。他的父亲肖大山是当地的一名工人,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妇人。肖光才自幼跟随父亲在矿厂做工,深知劳动人民的艰辛。他的少年伙伴刘芷慧、邱毅纬、李正中和方苗,也都是郴州城里的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

“肖哥,你看那边!”方苗指着远处的战火,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肖光才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只见远处的矿厂被火焰吞噬,浓烟滚滚。那是他父亲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家的生计所在。

“不好,我爹还在矿厂里!”肖光才心中一紧,转身就往矿厂方向跑。

刘芷慧、邱毅纬、李正中和方苗紧随其后。他们穿过狭窄的街道,躲避着四处逃散的人群。当他们赶到矿厂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矿厂的大门被炸得稀巴烂,工人们四散奔逃,国民党士兵正在里面烧杀抢掠。

“爹!”肖光才大声呼喊着,冲进了矿厂。

“肖哥,小心!”刘芷慧惊呼一声,也跟着冲了进去。

邱毅纬、李正中和方苗也毫不犹豫地跟了进去。他们在矿厂里四处寻找,希望能找到肖光才的父亲。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有死亡和破坏。肖光才的父亲肖大山在矿厂的爆炸中不幸身亡,他的尸体被压在了废墟之下。

肖光才跪在父亲的尸体旁,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刘芷慧、邱毅纬、李正中和方苗也围了过来,他们的眼中满是悲痛。

“小肖,我们得赶紧离开这里。”李正中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肖光才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仇恨:“不,我要为爹报仇!”

“肖哥,现在不是报仇的时候,我们得先保住自己的命。”邱毅纬劝说道。

肖光才咬了咬牙,点了点头。他们小心翼翼地离开了矿厂,回到了郴州城。然而,郴州城也已经陷入了混乱。国民党士兵在城中烧杀抢掠,无辜的百姓四处逃散。

“我们得找个地方躲起来。”方苗说道。

“去我家吧,我家里有个地下室,可以躲一躲。”刘芷慧说道。

于是,他们来到了刘芷慧的家。刘芷慧的父亲刘老汉是一位老木匠,他带着他们躲进了地下室。地下室里阴暗潮湿,但却是他们暂时的避难所。

“孩子们,你们得小心,外面的国民党可厉害着呢。”刘老汉叮嘱道。

“刘伯伯,我们会小心的。”肖光才说道。

他们在地下室里躲了几天,外面的战火依然没有停歇。刘芷慧的母亲在一次国民党的搜查中不幸被杀害,刘芷慧悲痛欲绝。肖光才、邱毅纬、李正中和方苗也陪着她一起流泪。

“我们不能这样躲下去,得想办法报仇。”肖光才说道。

“肖哥说得对,我们得加入共产党,和国民党拼了。”邱毅纬说道。

“可是,共产党在哪里呢?”方苗问道。

“我听说,宜章有共产党在活动,我们可以去找他们。”李正中说道。

“好,我们就去湘南找共产党!”肖光才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他们决定离开郴州城,去宜章寻找共产党。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出发的时候,国民党的士兵又来搜查了。刘老汉为了掩护他们,和国民党的士兵发生了冲突,不幸被国民党杀害。刘芷慧悲痛欲绝,她紧紧抱住父亲的尸体,哭得撕心裂肺。

“芷慧,你得坚强,我们得为刘伯伯报仇。”肖光才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肖哥,我知道,我会坚强的。”刘芷慧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仇恨。

他们趁乱离开了刘芷慧的家,开始了艰难的流浪之路。他们沿着郴江河往南走,一路上躲避着国民党的追捕。他们穿过树林,翻过山丘,饿了就吃野果,渴了就喝河水。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找到共产党,为家乡的亲人报仇。

然而,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一次国民党的扫荡中,他们被冲散了。肖光才在混乱中失去了刘芷慧、邱毅纬、李正中和方苗的踪影。他四处寻找,却只能看到战火和死亡。

“芷慧!邱哥!李哥!方姐!”肖光才大声呼喊着,声音在战火中显得那么微弱。

他不知道,刘芷慧和李正中被冲到了一个山洞里,邱毅纬和方苗则被冲到了一片树林中。他们都在寻找彼此,却因为战火的阻隔而无法相见。

刘芷慧和李正中在山洞里躲了几天,他们靠着野果和山泉维持生命。李正中在一次寻找食物时,发现了一支共产党的踪迹。他们决定去寻找这支共产党,加入革命的队伍。

“芷慧,我们得赶紧去共产党那里,加入他们!”李正中说道。

“李哥,我知道,我们不能放弃。”刘芷慧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他们离开了山洞,沿着共产党的踪迹往南走。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苦难的百姓,也看到了国民党的暴行。他们的心中充满了仇恨,也更加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的决心。

邱毅纬和方苗在树林里躲了几天,他们没有粮食,不过有一次运气好,找到了一棵果树,靠着仅有的果子维持生命,但很快,果子吃完了,邱毅纬出去找果子,方苗出去找水,正巧碰到了正在行军的共产党人。方苗马上冲了过去。

“等等!等等!”很快她追上了共产党,她向大家解释了自己的由来与目的,带着他们找到了邱毅纬,两人很快加入了共产党。

肖光才在战火中流浪了几天,他没有食物,没有水源,在战火中,从死亡的尸体堆里,找到了罐头,以及一小壶酒,但是几天的流浪,耗尽了仅剩的食物,在他昏倒之后,被一个共产党的勘察兵救了,在他醒来后,收到共产党的照顾,他也表明了来意和原因。之后,他加入了这支共产党。见到了伤亡的士兵与流离失所的百姓。

看到这一切,肖光才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为大家报仇,让共产主义事业发展起来!”

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和训练,肖光才、刘芷慧、邱毅纬、李正中和方苗都在加入了不同的共产党队伍,靠着同一份信念,做着同样的事。他们在战火中成长,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他们都在为了家乡的亲人,为了祖国的自由而战斗。然而,他们却以为其他人已经死于战乱,心中充满了悲痛。

1928年元月,宜章年关暴动爆发。肖光才所在的队伍奉命攻打郴州城,他和战友们英勇作战,冲在最前面。在一次战斗中,他意外地看到了刘芷慧、邱毅纬、李正中和方苗的身影。他们也看到了肖光才,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肖哥!”刘芷慧大声呼喊着,冲向肖光才。

“芷慧!邱哥!李哥!方姐!”肖光才也大声呼喊着,冲向他们。

他们紧紧地抱在一起,眼中满是泪水。

“你们还活着,太好了!”肖光才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肖哥,大家没事真的太好了!我以为你们死了!”

“我也以为,不过你们没事,真的太好了,以后都不分开了!”邱毅纬说道。

“我们一定要把国民党赶出郴州城,赶走国民党,让共产主义事业发展起来!”李正中说道。

“我们一定要让家乡的亲人过上好日子。”方苗说道。

他们紧紧地握住手中的武器,眼神中充满了仇恨。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继续战斗的时候,一发炮火打散了他们。刘芷慧正好被炮火击中,瞬间死亡,身体只剩下半截。李正中在她附近,重伤倒地。

“芷慧!”肖光才发出撕心般的吼声,声音中透露着震惊与愤怒。

邱毅纬和方苗在危险的战火中冲向刘芷慧的尸体和重伤的李正中,将他们带了回来。李正中因为坚持不住,在话未说尽之时,最终咽气。

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不甘,仿佛还有太多的话没有说完。他最后只是说道:“报仇……为我们报仇……赶走国民党,让共产主义事业发扬光大!”

“李哥……”邱毅纬声音颤抖,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李哥,你别走……别走!别丢下我们……芷慧……你们别走……”方苗跪在李正中身边,泣不成声。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才刚刚重逢!为什么!”肖光才望着刘芷慧的尸体和李正中的遗体,心中仿佛被一把利刃刺穿。他的双手紧紧握住,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变得发白。刘芷慧的笑容、李正中的豪爽、邱毅纬的坚毅、方苗的温柔,这些曾经熟悉的画面如今却只能在记忆中徘徊。

刘芷慧,她很喜欢跳舞,喜欢李正中,从小就崇拜他。李正中也喜欢她,两人却都不知彼此的心意。现在那句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喜欢,再也没机会了……

“小肖,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邱毅纬擦了擦眼泪,抬起头,眼神中透出一丝决绝。

“是啊,我们不能让他们白死。”方苗也抬起头,虽然泪水还在流淌,但她的声音中多了一丝坚定。

肖光才深吸一口气,将悲痛化作力量。他咬紧牙关,眼神中闪烁着复仇的火焰:“好,我们继续战斗,为了芷慧,为了李哥,为了所有在战火中失去生命的同胞!”

他们将刘芷慧和李正中的遗体安置在一处相对安全的地方,然后重新投入战斗。肖光才仿佛化作了一头愤怒的雄狮,他冲在最前面,手中的武器如同闪电般划过敌人的身体。邱毅纬和方苗也紧随其后,他们的眼中只有敌人,只有仇恨。

“杀啊!”肖光才的怒吼声响彻战场,每一声都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

邱毅纬和方苗也跟着呐喊,他们的武器在战火中闪耀着寒光。敌人在他们的面前纷纷倒下,但更多的敌人还在不断涌来。他们已经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战友报仇,为家乡的亲人报仇,赶走国民党,让共产主义事业发展起来!

战斗越来越激烈,敌人的火力也越来越猛。肖光才的左臂被一颗子弹击中,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袖。但他毫不在意,只是简单地用布条缠了一下,继续冲锋。邱毅纬的腿也被炸伤,但他咬紧牙关,坚持战斗。方苗的头发被火燎焦了一半,但她依然毫不退缩,手中的武器依然在敌人中穿梭。

“小肖,我们顶不住了!”邱毅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绝望。

“不能退,我们不能退!”肖光才的声音中透出一丝坚定。

“我们不能让芷慧和李哥白白牺牲!”方苗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

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战友的思念,继续在战场上拼杀。敌人被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吓倒了,开始逐渐后退。肖光才他们抓住机会,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战斗结束后,肖光才、邱毅纬和方苗都累得筋疲力尽。他们坐在战场上,望着四周的废墟,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刘芷慧和李正中的遗体静静地躺在不远处,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英勇和不屈。

“肖哥,我们把芷慧和李哥的遗体带回去吧。”方苗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肖光才点了点头,他艰难地站起来,走到刘芷慧和李正中的遗体前。他轻轻地将他们抱起,眼神中充满了不舍和悲痛。邱毅纬和方苗也站起来,跟在肖光才的身后。

“我们……”肖光才的话还没说完,他天旋地转,被两人扑倒在地,只见方苗和邱毅纬再也没有动静。他瞳孔骤缩,愣在地上,缓缓抬头看向远处的战壕,只见奄奄一息的敌人,举着枪的手缓缓放下,再也没有了动静。

原来,在他说话之际,方苗和邱毅纬看见他背后举起的枪,为了救他,牺牲了。

“不!”肖光才绝望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吼声。

最后,肖光才带着他们的骨灰,绝望地踏上了归家路。十二三岁的他们,本应该有父母的呵护,亲朋好友的关爱,在辽阔的田野里无忧无虑。却成为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孤儿,被迫远离家乡,四处流浪,陷入迷茫与困惑;十三四岁的他们,四处漂泊,他们是彼此依赖的伙伴,也是最后的亲人,却又再次被迫分开。十七八岁的他们,再次重逢,还未曾叙旧,却生死相隔。最后的最后,他一人带着四个罐子,踏上了归家之路。

回到郴州城,肖光才将邱毅纬、方苗、刘芷慧和李正中的骨灰安葬在郴江河畔。他在墓前点燃了香烛,默默地祈祷。

“芷慧,李哥,方姐,邱哥,你们安息吧。我会继续战斗,直到赶走国民党,让共产主义事业发展起来!为了中国共产党!”肖光才的声音中透出一丝坚定。

他站在墓前,望着远方的战火,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决心。虽然他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但他依然坚信,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战争结束后,肖光才依然坚守在郴州城。他与战友们以及流离失所的百姓们一起重建了家园,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肖光才虽然失去了一只手臂,但他依然坚强地生活着。他时常会来到郴江河畔,看望他们的墓地,讲述着家乡的变化和未来。

“快看,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了。你们的牺牲没有白费。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共产主义的事业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肖光才的声音中透出一丝欣慰。

有的百姓和战友们也时常会来到墓地,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怀念和感激。他们知道,正是因为有像刘芷慧、李正中、方苗、邱毅纬这样无数的英雄,才有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记住这段历史。”战友们的声音中透出一丝坚定。

“我们会让你们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百姓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温柔。

郴江河畔,英雄们的墓地静静地矗立着。他们的名字或许会被遗忘,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红色文化精神,什么是革命精神。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了家乡,为了祖国,为了自由,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勇敢地前行。


作品点评

红色郴州记》一文中。作者以饱满的情感、清晰的脉络、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生动记录了作者在郴州追寻红色足迹的旅程。文章不仅展现了郴州作为革命圣地的历史风貌和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作者将历史的厚重感、先辈的崇高精神与个人的心灵触动、现实的责任担当完美地结合起来,完成了从“参观”到“感悟”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升华。

永兴安陵书院记》意境空灵悠远、语言凝练典雅、韵律和谐优美。作者以如诗如画的笔触,将安陵书院描绘成一个集建筑之美、自然之趣、人文之韵于一体的文化圣地,完美地诠释了其作为“文化灯塔”的永恒价值。文章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工笔画,又似一首意境深远的古体诗,充分展现了汉语的古典魅力和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对书院心生向往,对文化传承肃然起敬。

湘南烽火》这是一部情感冲击力极强、具有深刻悲剧内核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它通过一群郴州少年在白色恐怖和革命烽火中的悲惨遭遇与英勇抗争,生动展现了那个年代的残酷与热血。紧凑的叙事、鲜明的人物群像(尤其肖光才)、极具张力的高潮场面(重逢后的连续牺牲)以及贯穿始终的悲愤与信念,使其成为一篇能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作品。它不仅是讲述一段地方革命历史,更是对青春、友谊、牺牲与信仰的一次深刻叩问和悲壮礼赞。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