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曾琪
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廖曾琪,女,2008年4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学生,南花溪文学社成员,曾多次在《楹联博览》《郴州诗韵》等刊物发表作品。
代表作品
诗联咏郴州
参赛作者:廖曾琪(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指导老师:谭德楠(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1.四中晨韵
书声漫卷透轩窗,碧树葱茏映暖阳。
风过廊前花影动,墨香轻染少年裳。
2.南花溪暮行有吟
独行小径翠逶迤,远看南山月偎陂。
中道盛开芦苇草,北湖浮动水横枝。
良人游夜风吹去,白鹭飞天云北移。
心赞此方好气象,栏杆尽处柳依依。
3.赞雷红青女士
庭院温馨笑语扬,柔肩撑起半边疆。
巾帼不让须眉志,蕙质兰心岁月香。
4.联赞永兴“东头野渡”
永兴县畔,野渡横舟连古意;
东水头边,芦花吹雪寄闲情。
5.联咏临武梧桐书院
梧桐进士出无数
书院名声震四方。
姚家村池塘焕新赋
参赛作者:廖曾琪(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指导老师:谭德楠(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姚家村之塘,坐落于村中央,昔为村墟之痼,今成乡野之辉。忆其往岁,浊水凝黑,垃圾浮泛如弃垒;腥气漫野,蚊蚋纷纭似密云。村人过而蹙眉,童稚望而却步,一潭死水,竟成故园之殇。
时维雷红青女士,怀桑梓之忱,秉革新之志。叹生态之式微,哀乡邻之愁叹,遂振臂一呼,聚众心为炬。率乡老青壮,执帚荷锄,凿开淤塞之泥;引清流注池,植芙琊映水,更捞浮秽以净波,筑石栏而护岸。锸影翻动处,沉疴渐去;群力汇聚时,新景初萌。
俄而池塘改貌:澄波映日,可鉴游鱼戏藻;岸柳垂荫,常闻稚子笑喧。钓者倚石而得趣,行者踏堤以抒怀,昔日避之不及处,今成往来流连地。此非独水体之清,实乃乡魂之醒——从弃陋而思变,由共为以焕新,恰如塘中莲萼,破秽泥而绽芳华。
今观斯塘,既是生态之镜,照见乡村振兴之迹;亦为同心之证,书就百姓共治之篇。红青女士振领于前,乡众和随于后,此非独一池之美,实乃万姓求美之心所聚也。愿此塘清波长映,引万壑春风,催姚家万里晴光,共赴青山不老之约。
作品点评
《诗联咏郴州》以多元视角勾勒郴州风物,既有校园晨光、溪畔暮色,又有人物礼赞、古迹题咏,展现了对地域文化的深情凝视,如一套郴风明信片——校园晨曲的清越、溪山暮色的苍茫、巾帼精神的芬芳、古渡芦雪的寂寥、书院桐荫的深邃,共同构建起一座城的诗意基因库。最可贵者,在传统形式中注入“柔肩撑边疆”的现代意识,使古典诗词焕发时代生机。
《姚家村池塘焕新赋》这是一篇兼具文学美感、思想深度与现实意义的优秀文章。它通过精湛的语言艺术,生动记录了一个村庄池塘的生态蝶变,并以此为窗口,深刻展现了乡村振兴中生态修复、人心凝聚、文化觉醒的多维图景。文章结构精巧,情感丰沛,寓理于景,成功将一处微观的环境治理案例,升华为对新时代乡村精神与共建共治理念的热忱礼赞,堪称以传统文体书写当代主题的典范之作。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