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悦
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黄鑫悦,女,2007年11月出生,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2023年获郴州市“读好书·写好字·讲好故事”阅读之星称号。
代表作品
踏曲径幽幽,瞻先勋熠熠
——念记忆里的莽山森林公园
参赛作者:黄鑫悦(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老师:欧吉吉(郴州市林邑中学)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水花四溅,空谷传响,自然的音韵将梦境牵回深山之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细水潺潺,如鸣珮环,倒映的光斑将先辈的顽强不息尽收眼底,悠悠岁月中莽山山水映照农人,村民也在镰刀锄头的耕作中刻下属于自己的痕迹;走在家乡的田间小路上,远眺阡陌,耳闻鸡犬之声,呼吸着记忆深处的草木温情。
春妙夏日喧,灼日展农颜
儿时,晨光初次揭开暗夜的面纱,只见薄雾萦绕树冠枝头,模糊湿润的小路已然有行走痕迹,而我不为务农勤耕,只为看看,晨时世界有何不同?晶莹的露珠静歇于新芽,褐色的画布上点缀着迷人的青绿;噪鹛居高临下,轻奏悠扬妙音,恭迎春的莅临,待我闻声缓至,它却径直奔往山林深处,永远在身边却只乍现真容。
如今于我而言,故乡难见春秋。只能在夏日冲入猴王寨的怀抱,感叹莽山生命的热烈精彩。近观猴王倒挂金钩,远眺瀑流前川奔涌,前潭水花随光舞动,幻化缤纷梦幻霓虹。捕捉昆虫起舞弄影的瞬间,亦是夏日的狂欢,等待烈日爬上树梢,屋外的石墙上遍布着“艺人”的身影,仰望金龟子的烈焰战甲,在日光的沐浴下熠熠生辉,散发耀眼而稀碎的金光;伴随蝉鸣的热烈悠长,恰似万物正与热情相拥;又闻锄耕声此起彼伏,笨重的铁锄化作银边鼓槌,敲响农耕战歌,农人热情奔放,纵使夏日炎炎,也要高声附和,饱经沧桑的脸庞洋溢着豁达的笑容,豆儿大的汗珠晶莹剔透,顺着皱纹接二连三砸落,汗珠绽开,顷刻间晕开松软的土壤。而径边的古树却显得寂静无声,任由着它高耸入云,隐天蔽日,碧绿常青地耸立着,沉思着;任由着它用那健硕的臂膀支撑起盛夏的热情,承接着自然的馈赠。夕阳西下,点点微光铺在地上,树影斑驳,风移影动,享受着空气里弥漫着的一抹甜丝丝的凉意。
巍峨山路艰,秋硕冬祈愿
昔时,坚毅的山峰重峦叠嶂,仍见孩童成群结队,在包容的大山上自由生长。归乡之路蜿蜒绵亘,置身蛇形曲径,慨叹山林浩大,糍粑岭以巍峨险峻之势,横亘莽山出入要塞,天然屏障长眠于此。山势险峻既护佑黎庶,也偏阻众人筑梦之心,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茅屋尘泥渗漉,才感土灶生烟凄苦,放牛娃们穿山而上、顺坡而下,满满当当的柴火扛在肩上,口中的方言和祖辈一样。农人的收获与莽山的成熟相伴而生。稻香随秋风娓娓而来,劳动的号角如约吹响,奔向地头,用阔大的双手托起金色的稻穗;烈焰般的红豆杉挂满枝头。
山中的霜雪总是来得格外早,晶莹的冰挂是风和水汽的杰作,晴空和霜雪的组合让人称奇。冰晶沿叶缘生长,复制出植物的纹路,完整的冰花在手中被日光照得晶莹剔透,树梢长出的白发更添几分诗意浪漫,这是寒冷的证明,也是自然的馈赠。如今山中霜雪不只是火炉旁的村民抬头相望,更有千里之遥的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一睹这满山晶莹的冰霜。
扶贫促变化,拼搏谱新篇
在国家扶贫政策下,莽山的发展开始了自己的加速度。贫穷雾霭笼罩着的莽山村民,昏暗未明时上山,用一锄一锤劈山拓路:高山云雾茶叶种植,有满山茶芽青翠欲滴,又有层层茶田秩序井然;水库建设,借高山清泉拓水力发电,助皮艇漂流自由前行……依靠高山环境擦亮身份品牌,依托山水资源,造就特色生态旅游胜地。
如今的深山中,乡音依旧在,只是多了些五湖四海的“普通话”,他们赞美山水之美,他们歆羡山民的田园牧歌,他们千里迢迢而来,在我的家乡找寻心灵的慰藉。莽山,我的家乡她包容每一个生命,在她的山水歌谣中荡涤灵魂,而她的子民也成为她的传声筒,替她道出瑶乡淳朴、真切的生活真理。
夜幕降临,溪水相送,在静谧的夜光下我又一次离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瀑布氤氲温润脸庞,她磅礴的声势送我远去。莽山的子民记着她的声音,更记得祖先开荒山,化瑰宝的传奇历程。我深知是全力的托举让莽山闻名遐迩,是朴实的真诚让莽山温暖动人。山水的依托、历史的箴言,我必谨记心间。
韶峰沿迹思壮志,革命星火展英魂
参赛作者:黄鑫悦(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老师:欧吉吉(郴州市林邑中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韶峰巍峨,鉴照革命峥嵘岁月;古木青青,昭示吾辈笃志前行!跨越四十余载悠悠岁月,时光早似湘江之水奔流不息,冲刷掉岁月的痕迹,唯有领袖的无尽光辉依然照耀着他魂牵梦绕的故土。方踏入韶山冲的火红圣土,便感星星之火萦绕心间,有幸与骄阳相伴,深入伟人故里,追忆主席丰功伟绩。
伟人英姿震四方
炽烈的骄阳倾洒在韶山冲,高耸入云的古树乘日光沐浴熠熠生辉。穿过马路,有块形似中国版图的“中国石”坐落于此,鲜明地镌刻着“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潇洒字样;有坚韧不拔的青松肃然挺立,恰似铮铮铁骨镇守四方;更有毛主席铜像耸立中央,数不尽的鲜花静立左右,与艳阳相拥更显得金碧辉煌。怀着敬重之心,径直走向广场中央,深感“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那份豪迈壮美,空气中翻涌着的红浪与络绎不绝的人们灵魂相遇,不觉间与毛主席的美好愿景不谋而合;不禁再次惊叹于人民的热切与敬意:几千余人齐聚广场,我们虽身份不同,年龄各异,无不手捧鲜花向伟大领袖献上最诚挚的敬意。瞻仰伟人英姿,只见毛主席铜像尊高10.1米,身着整齐中山装,手持文稿,微笑着眺望远方,仿佛将繁荣江山尽收眼底,庇佑着祖国芸芸众生。岁月在铜像表面留下细纹,却让那份庄严与肃穆愈发醇厚,献上的鲜花绽放后凋零,更衬得领袖之姿永垂不朽。
悠悠青史映峥嵘
沿着古朴的青石板路前行,深邃的古迹豁然显现。毛主席故居陈旧的木门,积了厚灰的桌面,青瓦白墙,无不在倾吐着岁月的沧桑;堂屋里,方桌长凳依旧,却不再有少年的身影,恍惚间,又见意气少年伏案读书,那份如饥似渴的坚毅与执着;卧室里,古老的木床,褪色的蚊帐,在岁月的洗礼下愈见得深邃,刹那间,又闻“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坚定誓言清晰回荡。顺路走出,又深感沉重。1925年毛主席于此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韶山的革命星火正式点燃,他领着弟弟妹妹挺身而出,立志为中国革命奋斗终身。光阴荏苒,踏出了这间小屋,却再也没能护送他们回来,毛氏一门为革命斗争前赴后继,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深爱着的故土。百年故居见证着少年的成长岁月,是热血的,亦是沉痛的,那份革命壮志依旧激荡于屋檐之上,承托起毛氏青年改造世界的鸿鹄之志,始终激励着毛主席带领人民翻越“三座大山”,迎来和平岁月与幸福生活。
回望功勋千秋伟业
步入肃穆的展馆,震撼人心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展现着一代伟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且看一行行珍贵的字迹,一件件古老的文物,一本本泛黄的史书生动地诠释着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从青年到暮年,见证着毛主席走出韶山奔向全国革命的峥嵘岁月;历经秋收起义到解放战争,重现着伟人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及在思想上的高瞻远瞩。探寻他的生活痕迹,有生前打了七十三个补丁的睡衣,有临终前也未曾放下的史学书籍,也有悄悄珍藏了三十余年的长子毛岸英的遗物。他是家里的长子,是热切的读者,是国家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严厉又深沉的父亲,他亲眼看着儿子奔赴战场,又亲耳听到儿子牺牲的噩耗,他将悲痛隐忍于心三十余年,久久未能忘怀……他的坚韧如同巍峨的高山,抵挡千军万马,也支撑起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引领奋斗方向。
接近正午,我静静地站在韶山学校的广场上品析这两日的研学之旅。再次仰望,毛主席铜像依旧闪耀着璀璨光芒;驻足深思,故居的一砖一瓦又在烈日下重现历史的轮廓。每一次瞻仰,都是心灵的洗礼,每一次驻足,都是对历史的铭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伴随着洪亮的歌声,我踏上了归途。
作品点评
《踏曲径幽幽,瞻先勋熠熠——念记忆里的莽山森林公园》,以四季景色为纸,山水为墨,勾勒出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灵秀。用温婉、深情的文字镌刻时光中的点滴回忆,山水、人文是自然的呼唤也是真情的告白。
《韶峰沿迹思壮志,革命星火展英魂》,有感于韶山研学所见所闻,将少年所思诉诸笔端,在文章中我能感受到韶山所见拓宽了她的视野,激荡她的心怀,经历间的感动融进了血液,在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有了更多关于革命、个人与国家的思索。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 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