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68.谭嘉镜 | 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学生
2025-09-16 11:01:58

  谭嘉镜

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谭嘉镜,男,2008年4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学生,喜爱语文和历史。

创作背景:作者家住莽山脚下,从小就对莽山有别样的情愫。他课余喜用文字记录所思所感,多描绘郴州风土人情,笔触细腻真挚,愿以少年视角书写家乡之美,传递郴情郴韵。

代表作品

忘不掉的是那一抹莽山情

参赛作者:谭嘉镜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指导老师:颜林锋郴州市宜章县第四中学

我的家乡宜章有座莽山,它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千百年来静静伫立在湘南大地上。每当我站在山脚下仰望,那苍翠的轮廓总让我心潮澎湃,涌起无限深情。

初春的莽山最是动人。新绿从山脚一直蔓延到山顶,像打翻了的颜料桶,将整座山染成深浅不一的绿色。山间的溪流解冻了,叮叮咚咚地唱着欢快的歌。记得小时候,我常跟着爷爷上山采蕨菜,他粗糙的大手拨开灌木丛,教我辨认那些蜷曲如问号的嫩芽。阳光透过新叶的间隙洒下来,在地上划出斑驳的光影,爷爷的背影就在这光影里忽明忽暗。

盛夏时节,莽山化作天然的避暑胜地。参天古木撑起浓密的绿荫,山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半山腰的瀑布飞珠溅玉,在阳光下折射出七色彩虹。去年暑假,我和几个同学沿着猎人小径攀登,在海拔千米处发现了一片野生杜鹃林。碗口大的花朵红得像燃烧的火把,几只蓝尾鸲在花丛中跳跃,啄食着花蜜。我们屏住呼吸不敢惊动它们,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了什么叫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秋日的莽山是色彩的盛宴。枫香树率先披上红妆,接着是金黄的银杏、褐红的槭树,层层叠叠宛如打翻的调色盘。山脚下的稻田翻涌着金色波浪,空气中飘荡着新米的清香。重阳节那天,村里人都会登高望远,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竹杖,孩童们举着风车跑跳,所有人的笑声在山谷里回荡。站在观景台上远眺,蜿蜒的宜章河像条银链子,串起散落的村庄,而莽山就是这幅水墨画最厚重的落款。

冬天的莽山别具风骨。寒冬时节,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披上了一袭银装。山间的松柏最先披上冰绡。碗口粗的树枝裹着半透明的冰甲,针叶上凝结的冰晶排列成羽毛状的冰花,轻轻一碰就会簌簌落下细碎的银屑。海拔千米处的原始次生林最是壮观,每根枝条都裹着两三指厚的冰壳,沉甸甸地弯成玉弓,山风拂过时,整片林子便响起风铃般的叮咚声。沿着结满霜花的木栈道前行,忽见前方山谷蒸腾着乳白色的雾气。那是著名的云海雾凇奇观,零下五摄氏度的寒雾遇到冷杉便瞬间凝华,将整片冷杉林塑造成冰雪城堡。最令人称奇的是那株千年银杏,万千冰枝如同倒悬的水晶瀑布,树冠处还挂着昨夜未消的雾滴,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莽山不仅养育了我们的身体,更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它教会我像青冈树那样坚韧,像山泉那般纯净,像云海一样包容。无论将来走得多远,莽山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它的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游子剪不断的乡愁。这座用花岗岩和红豆杉写就的绿色史诗,将永远矗立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最温暖的印记。


作品点评

这篇描绘家乡莽山的散文,情感真挚饱满,如同一曲献给故土的深情赞歌。作者以四季为轴,细腻勾勒出莽山春之生机、夏之清凉、秋之绚烂、冬之奇绝的动人画卷。景物描写极具画面感与地域特色,从初春蜷曲的蕨菜芽、盛夏跳跃的蓝尾鸲,到秋日层叠的彩林、冬日剔透的雾凇冰挂,无不生动鲜活,饱含泥土气息与生命律动。巧妙融入童年记忆(如与爷爷采蕨)、人文风俗(重阳登高),赋予山水灵动的烟火气与时光厚度。语言优美凝练,善用比喻(如“新绿像打翻的颜料桶”“枫叶如打翻的调色盘”)和拟人(“山像守护者”“溪流唱歌”),更引用古诗点睛,提升了意境。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