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31.汤欣怡 |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2025-09-10 17:38:49

  汤欣怡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汤欣怡,女,2008年1月出生,宜章县梅田镇人,现就读于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担任班级团支书。

创作背景:作者将目光聚焦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探究它们所深深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支持,写下此文。

代表作品

山水入怀,传承涤心

参赛作者:汤欣怡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指导老师:李丹娜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莽山深处,云海如一双温柔的大手,轻轻地托起峰峦,无声地抚摸着时光的印记。我沿着只剩下淡淡痕迹的古盐道向上攀登,脚下青石累累,每一块都镌刻了岁月的痕迹,恍若前人负重前行留下的脚印,在漫长光阴里慢慢地被磨得温润而坚实。

行至半山腰,我已有些微微喘气,粒粒汗珠从额头上沁出,这时,清清山风拂过我的脸颊,也拂过山间那些静默屹立的草木。抬头仰望,莽山群峰始终肃立无言,默默俯视着山脚下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那些山石耸峙,棱角分明,犹如先辈们负重前行的脊梁;莽莽林涛低语,轻诉着与这片土地同呼吸、共度寒暑的无数过往——山石叠嶂,正是时光堆叠起的无言史册。

下山路上,我顺道探访了骑田岭深处一座古老的瑶寨。寨子依山而筑,层楼叠榭,错落有致。暮色渐沉,寨子中央燃起了篝火,火光跳跃,映照着瑶家姐妹们身上佩戴的银饰,宛如碎星落入了人间的河流。她们围着篝火起舞,银饰相互碰撞,发出了清脆悦耳的独特音乐,应和着古老的歌谣,如清泉般流淌。那一刻,歌声如水光银波,不仅流入耳中,更流往心底,浸润了心田的种子——原来这歌声是民族血脉的涌流,更是根植于莽山厚土的、那永不被岁月淹没的蓬勃心跳。歌声里那亘古的节律,恰似群山自身的脉搏,是大地深处传来的悠远回响。

瑶家歌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萦绕,这一夜的梦中,我好似仍与瑶家人牵着手,围着篝火转圈、舞蹈,齐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我身上也有与他们一般的银饰,也有他们身上的发出一般的奇特乐音。第二天早晨,我穿过已经热闹起来了的星火广场,来到了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陈旧的砖墙在朝阳下静默矗立,斑驳墙面上仿佛还隐约印刻着当年滚烫的誓言,整洁院子里似乎还久久回荡着那时沸腾的呐喊。我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那粗糙而冰冷的墙面,那一瞬间仿佛触到了先辈滚烫的脉搏,烫得我心头一颤。肃立良久,那墙上每一个名字都如红星般在我眼前闪耀,他们曾以生命为笔,在郴山郴水间写下最壮烈的篇章——原来最深的敬意,不仅需要仰望,更需要俯首触摸那沉默于砖石深处、滚烫不息的灵魂。那些名字与故事,早已融入了莽山苍翠的肌理,化作了滋养后人心灵的不竭源泉。

郴山巍巍,郴水汤汤,山水之间,情义长存。古盐道上深深浅浅的足迹,瑶寨中清越如水的银铃之声,旧址墙壁上无言而滚烫的姓名……皆如种子,早已悄然沉潜于你我的血脉深处,渐次生根发芽。

当这方山水之精魂注入少年的胸膛,心中激荡起无尽的感念——原来郴州大地上那最坚韧与深情的魂魄,早已在我血脉里奔涌不息,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割舍的根系与力量。

山水有魂,人亦能承载其魂;少年承其精魄,便自有千钧之力托举未来。


作品点评

本文以游踪为线,将莽山景致、瑶寨风情与红色记忆熔于一炉。笔触细腻如丝,云海、古盐道、银饰篝火皆成意象,既绘山水之魂,亦写民族之脉与先烈精神。从自然到人文,从历史到心灵,层层递进,让莽山的坚韧与深情直抵人心,余韵悠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