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慧玉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夏慧玉,女,2008年9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曾获“优秀学生”荣誉称号;获2025届宜章县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创作背景:儿时,她觉得小镇是一个束缚她的地方,她总向往外面的世界。上了高中之后,随着视野变宽,小镇在她眼中变小,于是写下此文。
代表作品
刻在记忆中的“旧”
参赛作者:夏慧玉(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指导老师:罗花容(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郴州,湖南省的“南大门”,群山起伏,交通便利。我的家乡坐落在郴州的南部——宜章县一六镇。这里夏季被热风裹挟,冬季有寒风刺骨,独特的气候让小镇既带着几分封闭的宁静,又在时代里慢慢发展。镇上的人,总藏着一种独特的“守旧感”。
归田之“旧”
暑假里,沿着来时的路,我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一六镇。父亲开车载着我们驶入最后一段乡路。
转过弯,连片千亩的稻田骤然出现在眼前。禾苗们在毒辣的夏日里依然昂扬生长。穿行在田间,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
在奶奶家,我戴着细竹编的帽子,穿着长筒雨鞋,轻轻走进田里。手里握着一把禾苗,俯身、抛种、插秧,重复着这些动作。太阳时而映照在农田上,时而躲进云层,我便时而被暖日包围,时而被微风拂过,脸颊被风轻轻亲吻,像是对勤劳者的温柔奖励。
我的二舅,到了农忙时节,总会抽时间回来帮乡里乡亲种田。他说:“这是根。”小镇上的人似乎都对这片土地有着独有的依赖。每年,小镇上总会添些新事物,田间的农机总在更新,可人们身上的守旧感却从未淡去——老旧的耕作工具用了一年又一年,小镇上的人,年年都要在土地上“忙”上一阵子。
习俗之“旧”
春节时,在外忙碌的人都回了小镇,此刻便漾起了往日少有的热闹。
“崽崽,去不去?”这是父亲每年和我的固定对话。从我记事起,邻居或是相熟的朋友家,总会在大年初四或初五这天相约爬山,几家人一起爬那几座固定的山,随后我们的名字会一起被记在同宗祖宗的祭祀名单上。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父亲跟我们讲,他小时候,这座山的路还没有石头铺,要抓着旁边凸起的石头才能往上爬。而我们现在脚下的路,是村里老人带着几十个年轻人,一块块碎石铺成的。这座横亘在湘粤交界处的山,总让我心生好奇:他们当年是怎么把石头一块块铺成路的?路口那几处连片的田地旁,是不是藏着他们歇脚的痕迹?掉落的野果,会不会藏着什么未说的故事?
站在山顶,遥看朵朵白云飘过,山下的田亩轮廓分明,像一幅铺展开的画。小时候总以为小镇就是我的全世界,如今才懂,我的牵挂早已装下了整个小镇。
山势起伏中,小镇正朝着世界舒展。我为小镇这几年的发展感到骄傲,即便世事变迁,我依然坚信,小镇人身上的“守旧感”不会变,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不会变,那份敢为人先的劲儿也不会变。生于这座小镇,我深感荣幸。
作品点评
文章以“旧”为核心,串起家乡山水、农耕、习俗,文字质朴,饱含对故土的眷恋,民俗与亲情交融,满是温暖烟火气。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