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565.宾湘蓥 | 郴州市第二中学学生
2025-08-01 13:09:44

  宾湘蓥

郴州市第二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宾湘蓥,女,2009年3月出生,郴州市第二中学学生。

创作背景:作者假期去过郴州很多地方游玩,也经常用文字记录郴州的美好风景,看到这次大赛正好契合以前的记录,有感而发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代表作品

山水有情处,文脉自千年

参赛作者:宾湘蓥郴州市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曹  丹郴州市第二中学

在湖南的崇山峻岭间,郴州如一块碧玉镶嵌于潇湘版图之中。这里的山不似嶙峋险峰,水不似怒涛奔涌,但苏仙岭的晨钟暮鼓里藏着千年不散的诗意,东江的碧波中倒映着文明变化的轨迹。漫步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听见时光在青石板路上流淌的声音,能触摸到历史在斑驳墙垣间留下的温度。郴山郴水之间,流淌着中华文明特有的山水智慧,也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心灵家园。

郴江的柔波里沉淀着文人的哲思。北宋词人秦观在贬谪途中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的千古绝唱,将个人的命运起伏与山水相系,道出了中国人心物交融的审美传统。当我们循着古人的足迹,漫步在爱莲湖的石径上,摩崖石刻间周敦颐手植的莲花虽已凋零,但《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却在此生根发芽,如同暗香浮动,浸润着每一个来访者的心田。

这片土地上的山水从未停止与文明的对话,就像一位智者,在岁月长河中不断诉说新的故事。莽山瑶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屋脊的曲线与山峦的轮廓完美契合,展现出天人合一的智慧。北湖公园的九曲回廊暗合《周易》卦象,将哲学思考融入园林艺术,漫步其间,每一步都踏在文化的脉络上。更令人惊叹的是,晚清举人陈士杰主持修建的东江大坝,利用自然地势构建以柔克刚的水利系统,历经百年仍滋养着万亩良田,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机。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的交融,印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的深刻智慧,也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主题。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郴州人用创新思维续写着山水故事,让古老的土地焕发青春的光彩。东江湖畔的渔民收起渔网,转型为生态导游,他们口中的古老传说与现代环保理念奇妙融合,就像一首跨越时空的协奏曲。苏仙岭的千年古道旁,光伏板与参天古木相映成趣,传统书院里开设起生态文化讲堂,新与旧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令人瞩目的是水世界主题公园,将东江水的灵动转化为科普教育的活教材,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中,流淌着对水资源保护的深刻理解。这种创造性转化,让古老山水焕发出时代生机,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站在回龙山巅俯瞰,郴州城在青山环抱中舒展,东江水如翡翠腰带缠绕其间。暮色渐浓时,城市的霓虹与千年文保单位的红墙相映成趣,现代文明的活力与传统文化的厚重在此刻完美交融。这里没有大江大河的壮阔,却孕育出独特的山水文化;不见名震寰宇的奇景,却滋养着绵延不绝的文脉。当最后一缕夕阳为苏仙岭镀上金边,当东江的波光里倒映出满天星辰,我们终于懂得:郴州的山水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形貌,更在于它承载的千年文心;郴州的人文之盛,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更在于它对未来的期许。这片土地用最温柔的方式告诉我们:当人类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以创新精神传承文化,山水与人文便能谱写出最动人的永恒乐章。


作品点评

作者以郴州山水为脉络,深刻挖掘其承载的千年文脉与哲学智慧,立意高远。文章文笔优美凝练,善用意象,引经据典自然贴切。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