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晨怡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何晨怡,女,2008年3月出生,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二等奖。
创作背景:作者以东江湖的人文风俗、自然景观的交融与变化为背景,以亦真亦幻的小说,展现东江湖的美好。
代表作品
山水为歌 “郴”梦远行
参赛作者:何晨怡(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唐联琛(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金黄的曦光穿透如纱般轻薄的晨雾,映照在波光粼粼的东江湖上,留下一片片金箔,散发着些许温和的光晕。随即,它们就同这江水,相伴着流向远方。
而靠着江流的,是那一丘丘,连绵不断的低矮山林。这山丘上的林木,江边的灌丛,翠藤等植被。在这似与世隔绝的江野里,竟得以四季常春。就像是时间在此处凝固,得到了永恒。
一
身处此景之中,随江飘荡的,还有一条处于湖中央的木筏。其上有一姑娘,正奋力地拽动湖面下的纤绳。晨光照耀下,网兜里奋起的鱼儿折射着银白的光,竟也有些好不似的快话!
与此相随的,还有一句句随风而行的山歌:
“青青山嘞里哟,白雾缠腰间。”
这是此地人们的山歌,它从来不逊于一种格调。而于这山水之间,人们会随性的,快活的。用自己的山歌,去与自然之真达成一场纯粹的共奏!
“清清水嘞流耶,碧波洗云天”......
姑娘麻利地解开网兜,挑拣着,将细小的鱼苗纷纷放回江中。
“水儿姐我们来帮你勒!”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响起。
水儿回首看去,好些个孩子们已经站立在另一只岸边的木筏上。拿着竹篙,向她划来。
“小心点呀!你们怎么来了?”
孩子们大抵都七八来岁,其中大部分家都离水儿家不远。一来一去,也便熟识了。
“没事,谁不知东江湖边生的娃娃都善水呢?倒是我们是姐的爹爹叫来的,来帮姐收网。”一个领头的孩子说。
人群吵闹着,有个孩子笑着说道:“叔叔还说等忙完后每人一个糖水棍呢。”
“就你多事”其他孩子争先用手捂住他的嘴。
水儿侧脸一笑,“那我爹爹在哪呢?”
“叔叔在猴古山瀑布下,我们的爹爹也在。他们好像发现了大鱼,正在捉呢。”还是那孩子回道。
“好嘞”,水儿又拉了一兜鱼上来,“那帮我数数有多少人,等会好......”
“等下,我们不要糖水棍,我们是自愿来的!”他赶紧补充道。
水儿“哧”地一笑,“好啦,来帮忙那小心点。想吃糖水棍的等会也有,记得把小鱼苗放回水里哦。”
“好!”
水儿回过头去。此时,那少年偷偷地召集起筏上其他人,说“都别添乱了,水儿姐家要钱供她读书呢......”
当一筐筐鱼送到岸边,东江湖也渐渐收敛起脸上的雾纱,露出清澈的面庞来,就宛若一块翠绿的玉。
爹爹背着一筐肥美的大鱼回到岸边,带着一行人下山了。
这一路上,他扬的山歌随风舞动着:
“竹篙点破琉璃天,水影摇翠烟。”
“木筏船头立呀,银渔网里眠呀”......
“说起,这支山歌是水儿姐编的呢。”有个孩子闲谈道。
“比起我们以前的,更好听,对吗?”爹爹也加入了谈话。
“是呀!姐姐不愧是我们这里少有的读书人呀。”
“可我不想再读了”突兀的,水儿说道。
爹爹忽地停下脚步,“怎么这么说呢?闺女。”
“爹爹,我们家并没有闲钱供我买书呀。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让我同孩子们一样,为家里减轻点负担!”
“意义?等你从这读出去了,你就知道了。还有,家里已经不缺劳作的人了,但是,缺能离开这里的人呀!”说罢,爹爹同其他孩子一起向前走去。但水儿却愣在了原地。
“你别说自己不愿离开家里的山与水。可唯有离开,你才能带着你的山歌远行,走向更广大的天地。然后,永不回头!”
一滴清冽的江水悄悄地落于泥路上,却泛着咸渍的苦涩。
“可是,这方圆山水是山歌的父母呀。山歌走远了,失去了根,就会忘记自己远行的初心了呀。”
二
眨眼间,一行人来到了集市上。爹爹卖力吆喝着,但鱼在这集市中,通常是最常见,也是最廉价的。
“不过今天的运气不错,人们都想品尝我们刚捕来的鱼。”水儿心想。不久,鱼很快就卖得只剩筐底了。
突然,水儿注意到。从他们来时,总有一道目光在观望着他们的动作。那目光似有似无,勾引着水儿去寻到它的主人。
水儿知道那人是谁了。不,应该说她在人群中过于显眼了。她身着一袭如雾般的纱裙,还点缀着流水般青绿的波痕。一头乌黑的长发下,就连面貌都被雾遮掩着,叫人看不真切。
水儿走近后,看清她手中还有一团清水,竟是一条盘卧着的,龙!离得更近些,还能听见水龙的口中隆隆作响,似是,瀑布声?
女子率先开口,“你说,何为转机?”
水儿愣住了,“什么,转机?”
女子不语,手指向远方。
像有魔力的,水儿转身看去。所见到的,是一片昏暗中,爹爹打着手电,激动地同一人交谈着。那人手肘夹着一份文件,戴着眼镜,认真地回应爹爹。不一会,他手一挥,爹爹剩下的所有鱼就全都消失了!
“你的山歌不会离开父母了。”
水儿回身,女人的身影渐渐走向远方,可耳边的轰隆声却越发清晰。
“等......水儿猛地从床上起身,伸手触碰到一团空气。
“咋啦”,娘亲循声走来。
“没事......娘。爹爹呢?”
“你爹去湖边看春汛来的时间了。还说昨天夜里郴州市内来人了,你爹又要帮人测距什么的。”
“党还是重视我们的呀!”娘亲感叹道。
水儿默默点着头。
“还有你这丫头昨天怎么那么晚回家,你爹不是早让你回来了吗?”
“啊,我去给小孩们买冰棍了。”
“开玩笑,小孩们跟你们一到集市就要回去了。一听你要给他们买糖水棍,更是跑地飞快。你爹都和我说了!”
......
屋外,龙泉瀑布发出一阵又一阵的轰鸣声,尤如鞭炮的欢响。
三
东江湖边的植被愈发油绿了,水鸟贴行于湖面。寻觅着今日的餐点。一派祥和之中,湖中水位却在一天天的上涨,预示着春汛的到来。
与往年不同的,各家并没有准备春汛需做的事项了。人们相信着,“这一年,政府会将大坝建好!”
爹爹也在帮市内记录着各项数据,忙得一天到晚不见几次人。但他却还从没说过累。
日落西沉,水儿在果园中忙碌了一下午。困倦地靠在一棵果树下歇息。原本她只打算休息下,可不承想竟睡了。
朦胧间,水儿又听见了阵阵隆隆声,还有人说:
“你看,这是东江湖的未来呀。”
水儿睁眼看到了,是那位雾般的女子。她怀中还是那只隆隆作响的水龙。但此时的她,比起之前,更具有了些实质感?
女子领着水儿来到果园唯一的亮光前,水儿推开了泛着微光的木棚。看到了令她此生难忘的一幕——一辆辆人们口述中才出现的成队大卡车,打着一排排硕大的巨灯,载着许多不知名的物品。就像一根冒着荧光的绳索,紧紧地缠住了东江游的未来。
“多么美好的未来呀。”
爹爹在远处看见了水儿,叫唤着她,向她奔来。水儿猛打了个颤,呆呆地看向爹爹。
“爹爹......没等水儿说完,爹爹便紧紧地抓住了她的双手,似是明白她的意思。一个劲地点头,沧桑的双眸中点燃了种名为“激动”的火焰,活像是年轻了几十来岁。
恍惚的,冷风吹醒了水儿。她看向面前的灯火如明,再回头看向果园时,却是空无一人的昏暗。
四
“市内来的人说了,要将我们的东江湖作为国家级景区!”餐桌上,爹爹又一次念叨着。
“好啦好啦!你都快念了几个月了,今天不是景区首开吗?你还不去同别人准备?”娘亲在厨房内说道。
“哦哦哦,对呀!”爹爹挠了挠头皮,低头嘻嘻地笑着,像个顽童般跑出家门。
而此时的水儿,正走在崭新的水泥路上,观赏着以前从未有过的“风景”——游客来往看,谈论着,用相机记录着。眼中满是被此景陶醉的享受样。
时至今日,人群的喧嚣与自然的幽静相融着,竟也是让此景多添了些活力。
“你的山歌终于能远行了呀,因为它终于深扎于此了。”
水儿笑了,看向身旁。
“所以,请问你的名字是?”
“我叫江儿,你呢?”
水儿笑得更加灿烂了,“我叫水儿。”
光线照射过来,水龙在江儿翻腾着,折射出五彩的光。而江儿在水儿眼中仍是一身雾纱,但此时的面容却清晰可见,竟与水儿并无两样!
“先去湖边吧,爹爹要开始抓鱼了。”
两人同时向湖边跑去。
“你知道吗?我有过一个梦,但从未知他人提过。”
“是什么呢?”
“我曾想将这方山水编入歌谣中,由我带着它唱遍整个郴州。让更多人知晓我家乡的美丽。”
“你没说出来,是因为,当时你还未能深深扎根于此吗?”
“是呀,大人们认为在这里太苦了…...但现在,一切都改变了!”
两人停在围栏前。湖中爹爹乘着木筏,头戴蓑帽。在稠雾之中,尽力洒下一兜网线,和那对未来的希望。人群惊呼着,相机连闪。水儿快步在人群中,后面竟是沿着围栏慢跑起来。
“有个姑娘已深深扎根于此了,无论未来她要走向何处。她的根,都会为她指引着,归家的方向!”
“那我祝你,”郴”梦远行。”江儿微笑着,渐渐的,连水龙和那缥缈遥远的瀑布声一起消散了。
水儿看向她离去的方向,她听见,游客们称此景观为”雾漫小东江”。她跑着,悠扬的山歌又在此与山水相遇了。
“青山嘞里哟,白雾缠腰间。”
“清清水嘞流耶,碧波洗云天。”
“竹篙点破琉璃天,水影摇翠烟。”
“木筏船头立呀,银渔网里眠呀。”
“东江水哦甜过酒,又醉了几多年?”
......
“奶奶,你说江儿她真的存在吗?”外孙女双手撑在围栏上,向水儿问道。
“奶奶相信着,她是存在的。奶奶这次回来养老。也同样是来找她的。”水儿慈爱地摸着她的头。
“山水为歌,”郴”梦远行。一直以来,都是这方山水,所给予我们的,最真实的梦呀!”
清风吹拂着,连带着东江湖周围的一切都晃了晃。
“看呀,她就在那和我们打招呼呢!”水儿指着远处的自然,笑着说道。
作品点评
本文以诗意笔触勾勒东江湖的晨昏景致,将水儿的成长与家乡蜕变交织。雾、水、山歌构成灵动意象,江儿的出现如自然精灵,暗合 “扎根与远行” 的哲思。从捕鱼场景到景区新生,字里行间满是对乡土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憧憬,结尾 “郴梦远行” 点睛,让山水之美与人文之思共舞。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