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祺珊
郴州市七里洞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邓祺珊,女,12岁,就读于郴州市七里洞小学。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创作背景:作者生在郴州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晨雾、鸟鸣、溪流,都是童年最珍贵的礼物,儿时总爱跟着爷爷奶奶翻山越岭。苏仙岭的石阶上,她听长辈讲仙人乘鹤的传说,高椅岭的丹霞岩壁下,她触摸大地千万年的故事。她想用文字,让更多人看见家乡的美,让这份眷恋化作永恒的诗行,在时光里永远闪耀。”
代表作品
郴山郴水总关情
参赛作者:邓祺珊(郴州市七里洞小学)
指导老师:李丽芳(郴州市七里洞小学)
郴山巍峨,郴水潺潺,郴州这片浸润着诗意的土地,以山水形胜的自然禀赋与千年沉淀的文化肌理,始终牵引着游子的目光。每当足履踏上这片热土,心间便漫开一脉温润的情愫——那是对郴山筋骨的仰望,是对郴水血脉的依恋,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眷恋。
一、丹崖碧水间的自然诗行
高椅岭的丹霞地貌是大地馈赠的奇观。赤色岩壁在日光下蒸腾着火焰般的光泽,褶皱间流淌着亿万年地质运动的密码。山间碧潭如镜,澄明的水面倒映着绯红山峦与流云碎影,将天地万物收进一泓清漪,铺展成未经雕琢的山水长卷。游客穿行于蜿蜒山径,惊叹声与山风、鸟鸣交织,而这片地貌的真正魅力,恰在其粗犷外表下藏着的静谧——当你驻足潭边,听水波轻叩岩岸,尘世的喧嚣便在丹霞与碧水的环抱中悄然消融。
二、层峦叠翠里的千年余韵
郴州的山,各有风骨:苏仙岭古木参天,云雾缱绻,石阶蜿蜒处,松涛与泉声相伴,恍若误入蓬莱仙境。登顶观景台,一城景致尽收眼底:现代楼宇与青峦翠嶂相映成趣,郴江如练穿城而过,勾勒出古今交融的城市轮廓。郴州的水则是灵动的诗篇——东江奔涌如壮歌,翠江静淌似琴音,便江蜿蜒若绸带,这些水系不仅滋养了两岸沃野,更在岁月里沉淀出“船动湖光滟滟秋”的人文意境,成为郴州文明的脉络。
三、烟火人间里的温情经纬
“郴情”是这座城市的体温。郴州人眉宇间的热忱如郴阳暖日:巷陌里的阿婆会递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栖凤渡鱼粉,市集上的商贩会用乡音分享山野珍馐,陌路人相遇时的笑靥,都透着湘南人特有的淳朴与爽朗。这份对故土的挚爱,更化作文化传承的自觉:有人用画笔将郴山郴水染进宣纸,有人以山歌传唱着五岭深处的故事,有人在古村老宅间守护着岁月的痕迹,让郴州的魂脉在时光里生生不息。
郴山是脊梁,撑起天地苍茫;郴水是魂魄,流淌千年悠长;郴情是血脉,温暖万缕时光。这座被山水滋养、被人情焐热的城市,正以兼收并蓄的姿态拥抱八方来客——在这里,你可以枕丹霞而听泉,临烟江而望远,更能在市井烟火中触摸到一方水土的温度。郴州,是一幅看不倦的山水画卷,是一首读不完的温情诗篇,更是无数人心中永不褪色的故乡。
作品点评
这篇《郴山郴水总关情》生动展现了郴州的山水魅力与人文情怀,能看出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写作功底。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深刻。用“火焰般的光泽”“郴江如练”等比喻,把景色写得像画一样美,读起来很有画面感。建议:如果能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如爬山时的感受、和当地人的互动,文章会更生动真实。结尾可以用一件难忘的小事收尾,让对家乡的爱更具体。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实习生 周璠羽
二审:龙琦钰
三审:全昌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