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152. 李沐涵 | 郴州市东风小学学生
2025-09-19 11:58:00

李沐涵

郴州市东风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李沐涵,女2016年8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东风小学。热爱文学,擅长舞蹈、绘画等。品学兼优,屡获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023年荣膺“新时代好少年”,2024年再揽“阅读之星”、“节水大使”区级荣誉。


代表作品

醉美飞天山

参赛作者:李沐涵(郴州市东风小学)

指导老师:喻琴郴州市东风小学


在我的家乡郴州,有一座宛如梦幻仙境的山——飞天山。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郴州大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我深深着迷,打心底里爱着这片土地、这座奇山。

奇景入画,郴山梦

终于盼到了假期爸爸妈妈要带我去飞天山游玩的日子。清晨的飞天山,阳光像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大地上,眼前的景象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绝美画卷,瞬间把我“卷”进了仙境。

一座座赤红色的丹霞山峰拔地而起,形态各异,有的像威风凛凛的巨人,有的像憨态可掬的大象,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仙女,身姿婀娜,仿佛下一秒就要飞天而去。

我仰着头,脖子都酸了,眼睛却怎么也看不够,嘴里不停地惊叹:“哇,这也太神奇了吧!就像神仙变出来的!”沿着蜿蜒的小路往上爬,脚下的岩石红得耀眼,像是被太阳公公亲吻过无数次。

这些岩石一层叠着一层,就像一本本巨大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秘密。我忍不住伸出手去轻轻触摸岩壁,指尖传来微微的凉意,仿佛能感受到远古时代地球的心跳。

“快看,睡美人!”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同行的游客们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齐刷刷地朝东南方望去。

哇!整座山峰真的就像一位沉睡的仙女,高耸的鼻梁是飞天峰的悬崖,修长的脖颈是蜿蜒的山脊,微微隆起的胸脯是翠绿的山丘,就连飘逸的裙摆都化作山腰随风摇曳的竹林。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看到仙女在睡梦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心里想着:这一定是天上的仙女下凡,被飞天山的美景迷住,舍不得离开,才化作山峰永远留在了这里。

碧水传情,郴水灵韵

当我们坐上渡船,悠悠地行驶在江面上时,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

江水碧绿碧绿的,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两岸的丹霞绝壁倒映在水中,红绿相间,美得让人窒息。

两岸的景色不断变换。有时会看到陡峭的悬崖上,几株顽强的小树从石缝里探出头来,像是在向世界展示它们的生命力;有时又会看到一群白鹭在江面上翩翩起舞,它们洁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一朵朵会飞的花朵。

我沉醉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不禁哼起了老师教我们的郴州童谣:“郴州山水美如画,翠江两岸绽芳华……”

弟弟也忍不住和我一同哼唱,欢快的歌声和着江水的流淌声,奏响了一曲对郴州山水的赞歌。

古韵流芳,郴情悠长

飞天山不仅有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还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像一本翻不完的古老故事书,每一页都散发着迷人的韵味。

在神仙寨的溶洞里,我们见到了西晋时期的摩崖石刻。当手电筒的光束照亮那些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清晰可见的佛像时,整个溶洞都安静了下来,仿佛时间也在这里停住了脚步。

七尊佛像有的站着,有的坐着,神态各异,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慈眉善目,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让人感觉心里暖暖的。尤其是那尊飞天小佛,衣袂飘飘,仿佛随时都会从岩壁上飞下来,带着我们在仙境中遨游。

我仰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这些佛像,心里充满了敬畏和好奇。这些石刻是古代工匠们智慧的结晶,他们用双手在这坚硬的岩石上刻下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牛口悬棺景点,看着陡峭的崖壁上那几具神秘的棺木,我的心里既害怕又兴奋。这些棺木是怎么被放置到这么高的地方的呢?古代的人们到底有着怎样的智慧和勇气?

导览员姐姐给我们讲了各种关于悬棺的传说,有的说这是古人为了保护逝者的遗体不被野兽侵扰,有的说这是为了让逝者能够升天成仙。

我听得入了迷,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代郴州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场景。他们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些古老的传说和遗迹,就像一条条无形的丝线,将我们与祖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源远流长。

爱满郴州,童心筑梦

夕阳西下,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飞天山。

坐在返程的车上,我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飞天山,心里默默地说:飞天山,我爱你!郴州,我爱你!

这份爱,就像一颗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我知道,作为郴州的小主人,我有责任守护这片美丽的土地,传承家乡的文化。

回到家后,我用画笔把飞天山的美景记录下来,并用文字写下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我要把这些美好的回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知道,在郴州,有这样一片让人陶醉的山水,有这样一段悠久而灿烂的历史。

这浓浓的乡情,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和家乡紧紧相连。我愿为郴州的明天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让郴州的美,永远绽放在祖国的大地上!



作品点评

文章以孩童视角描绘飞天山,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从丹霞地貌、碧水江景到历史遗迹,多维度展现家乡之美,融观察、想象与乡情于一体,语言灵动,情感真挚,尽显对故土的热爱与自豪。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实习生 周璠羽

二审:龙琦钰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