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轩
郴州市苏仙区金海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胡宇轩,女,2012年1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苏仙区金海学校。品学兼优,多次获评“三好学生”。擅长英语表达,曾获市级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热爱阅读,文学、科普、历史类书籍皆有所涉猎,在书香中拓宽视野、滋养心灵。
代表作品
一片树叶的郴州之旅:山水为笺,民俗成诗
参赛作者:胡宇轩(郴州市苏仙区金海学校)
指导老师:肖冬冬(郴州市苏仙区金海学校)
我是一片树叶,生于莽山之巅,长于东江湖畔。春去秋来,我随风飘过郴州的青山碧水,听过千年古歌,看过人间烟火,最终化作一缕尘土,将郴州的美刻进生命的年轮。
莽山晨雾:林海中的隐世诗篇
清晨,我栖身于莽山的一株古松上。云雾如轻纱漫过山峦,将整片林海笼罩成水墨丹青。忽有鸟鸣从深谷传来,清脆如玉磬,惊醒了沉睡的露珠。它们从我的叶尖滚落,跌入泥土,溅起一缕青草与泥土的芬芳。
太阳从云海中探出头,为莽山披上一层金纱。我随风飘落,坠入山涧的溪流。溪水载着我穿过石缝,掠过青苔斑驳的岩石,将莽山的秘密带向远方。我听见山风低语:“郴州之美,不在辽阔,而在灵异——这莽莽林海,是自然的魂魄。”
东江湖月:一湖倒映的千年光阴
一日,我被溪流送入东江湖。湖水如镜,倒映着四周的青山、垂柳与白鹭。晨雾中,湖面像被轻纱覆盖的少女,山影与云影在水中摇曳,分不清是画中景,还是景中画。
我沉入湖底,与游鱼共舞。忽然,一叶扁舟划破水面,渔人撒网,网中银鳞跃动,惊起一串水花。岸边,柳枝垂落,与水中倒影相接,仿佛天地在此交融。我听见渔歌从远处传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郴州的水,是灵动的诗行,是流淌的时光。
夜幕降临,明月高悬。我浮出水面,与月光共舞。湖面如银盘,倒映着星辰与山影。我忽然懂得,为何游子望月思乡,而郴州人却能躺在故乡的怀抱——这湖光山色,早已将乡愁酿成了酒,醉人,更暖心。
嘉禾伴嫁歌:一曲唱尽人间情
秋日,我被一阵歌声唤醒。那是嘉禾县的伴嫁歌,由一群身着红衣的姑娘唱响。歌声如溪水潺潺,诉说着新娘对家的眷恋、对未来的期许。
我随风飘入歌者的发间,听见她们用方言唱道:“日头出山照四方,阿妹嫁郎泪汪汪……”歌声中,有母亲的叮嘱,有姐妹的祝福,更有对土地的深情。我忽然明白,郴州的美,不仅在山水,更在民俗——这歌声,是千年农耕文明的回响,是郴州人骨子里的浪漫。
化作尘土:郴州,我的永恒归宿
冬日,我飘落在一片古老的祠堂前。祠堂里,老人正讲述着郴州的历史:“郴”字独属郴州,篆书“林”与“邑”相合,意为“林中之城”。北望衡岳,南接五岭,郴州自古是中原通往华南的咽喉。
我化作尘土,融入祠堂的青砖。我听见孩童的欢笑、老人的叹息,看见炊烟袅袅、稻浪翻滚。郴州的山水、民俗、人情,早已刻进我的灵魂。
我是一片树叶,也是郴州的见证者。莽山的云雾、东江湖的月、嘉禾的歌声,是我生命的诗行;而郴州人骨子里的坚韧与浪漫,是我永恒的归宿。时光流转,郴州的美永不褪色——因为这里,山水有魂,民俗有情,一草一木皆成诗。
作品点评
本文以“树叶”为线索,串联郴州之美。通过“莽山晨雾—东江湖月—嘉禾伴嫁歌—化作尘土”的脉络,展现郴州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魅力。树叶的视角赋予文章灵动性,隐喻“郴州之美”融入万物,生生不息。以小见大,通过一片树叶的旅程,赞美郴州的山水灵性、民俗深情,传递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