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晴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李雪晴,女,2007年12月出生,永兴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曾获市级“童心战疫”绘画比赛二等奖、省级“优秀班干部”和县级“优秀团员”称号。
创作背景:作者是校园风光的忠实记录者,喜爱每一片叶落和每一朵花开,试图用文字将其捕捉进青春的画册。她平时喜欢漫步于乡野,穿梭于林道,享受山间云雾与晨光共影,聆听流水与鸟鸣合奏,她都想为它写首诗,将它的美刻入水墨画卷。
代表作品
云雾藏诗,水墨郴州
参赛作者:李雪晴(郴州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何 洁(郴州市第一中学)
银饰在瑶族阿妈的发间轻颤,叮咚作响,像是山涧清泉叩击青石,又似岁月深处传来的密语,那声响透过晨雾,落在裕后街湿漉漉的青石板上,与湘昆戏子的水袖一同翻舞。水袖一扬,便抖落半城烟雨霓虹一亮,又浮起满街星火。而那些被时光摩挲的拓片,正等着将霓虹的绚烂,沉淀为水墨的永恒。
在这里,乘一叶轻舟,尽览水域灵韵小东江。得日出之辉洒向地平线,氤氲已久的水珠跃出江头,云海在江上翻滚,波光与山川相连,恍若仙人挥毫泼墨,扁舟不知何时拨开了它的布幔,摆动的船桨,泛起的粼光,挥一挥袖,向空中撒去了网,溅起的水花,也如诗般的浪漫。待太阳露出它的全貌,江河撤去了面纱,云海向空中飘去,人语从江上传来,从稀稀落落到热热闹闹,脚步声,吆喝声,欢笑声,属于东江的烟火气向空中绽放,那一缕缕的飘香,是郴州独有的符号,是每一位观光者流连的味道。
在这里,九曲回环,尽享云峰之巅莽山五指峰。仙鹤齐飞直上云霄,不见高楼车道,不闻车鸣电掣,映入眼帘的,是遗世独立的五指峰峦,是浩瀚无边的云气缭绕。玻璃栈道如银链缠绕山腰,电梯缆车穿行云瀑之间。雾凇凝华,千峰披雪,宛如水晶雕琢的仙境山花烂漫,万壑流霞,又似天神打翻的调色盘。一伸五指,极目远望,莽山尽收手底。待阳光逝去了日中的炽热,将最后的余光洒向天际,于顶峰眺望,云海鎏金,群峰化作剪影,热浪不再奔腾,心境不再喧嚣,天地间只剩风与云的私语。
在这里,翠滴田畴,尽观天下第一福地苏仙岭。跨入苏仙的大门,一派苍绿映入眼帘,两道的古林静静伫立,迎接着每位游人的到来,绕过浅浅的小溪,来到白鹿洞口,古木参天,藤蔓垂帘,钟乳石在晨光下泛着琉璃,那苏耽跨鹤的传说在苔痕间若隐若现,每一块碑都镌刻着时光的密语,当山风掠过林梢,仿佛听见白鹿呦鸣与仙鹤振翅和鸣,抬头望,三绝壁上,《踏莎行》的踪迹清晰可见,秦观的深情词作如郴江流水,苏轼磅礴的题跋似莽山云海,米芾的字遒劲如东江波涛,文人风骨、山水灵气在此交融,这不仅是文人墨客遗留的智慧,更是独属郴州的文化底蕴。
青瓦红墙,砌不完它厚重的历史湘水汤汤,流不尽它万般的风情在这里,有银饰和霓虹共舞,有仙气与烟火同存,每一块石板都刻着故事,每一缕炊烟都飘着诗行,郴州的歌没有写完,水墨画卷仍在编织。
作品点评
此文以诗性语言勾勒郴州风情。银饰叮咚与湘昆水袖共舞,小东江晨雾、莽山云海、苏仙岭古意,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交织。从烟火气到仙境感,从历史碑刻到当代霓虹,在虚实相生中尽显郴州灵韵,字间似有水墨流淌,余韵悠长。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