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552.黄旭昕 |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2025-07-29 10:57:10

  黄旭昕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黄旭昕,男,2008年4月出生,共青团员,现就读于郴州市第一中学,曾在校级“数理化”学科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创作背景:对于每个郴州人来说,柔情的郴江是难以割舍的母亲河,是历史源远流长的见证者。作者希望用文字的力量描绘记忆中最美的郴江,探寻郴江所承载的绵延的乡愁。

代表作品

日暮郴江在

参赛作者:黄旭昕郴州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廖晒君郴州市第一中学

傍晚的漫步最是惬意,当轻拂的晚风吹过河畔,郴江便展露出最柔情的一面,父亲凝望着流淌的河水,走得很慢,我跟着父亲,也走得很慢。

柔情的郴江已经濯去了恣肆的热意,倚着石栏远眺,静静流淌的郴江随目光向远处的长桥延展,似一幅震撼的长卷,河畔的人们沉浸在余晖的笼罩中,不自觉放慢了脚步,感受工作结束的快意。

当我还不到十岁时,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听爷爷讲故事。爷爷是很会讲故事的,每当他牵着我的手走过黄昏的郴江,故事就来到了最高潮的部分,现在这些故事已经随着那时的晚风从我的记忆里褪去了,但爷爷手心老茧的触感我仍然记忆犹新。

走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畔的一处石凳上,看日暮里的郴江。在这温婉的长卷上好像盈满了无穷无尽的诗意,河畔挺拔的绿树排排相连,肆意的伸展开枝干,悠闲地吟赏着漫步的流云。恬淡的暮色就在这流水中穿行蔓延,更激起了流水的兴致,于是郴江细细描摹着河岸上蓬勃的绿意,勾勒随风而舞的落叶,聆听着傍晚的车水马龙,当天边绚彩的晚霞映照入水,连绵的河水便浸染上淡淡的橘红色,借着轻泛的涟漪交织进这盎然的绿意,呈现出一片动人的朦胧的缤纷。破碎的余晖笼罩河面,伴着起伏的波纹轻灵地跃动,一圈圈晕开,折射出粼粼波光,在幽幽的日暮里,显得既梦幻又奇异。

悠远的流水的律动声似乎在向父亲诉说,他出神地盯着河中的乱石,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于是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讲起了他的故事。他的故事里,有街道洒满初晨的阳光,河里的跳鱼有着飞跃龙门的气概,河畔的老伯脸上挂满灿烂的微笑,他是故事的主角,粼粼的波光、纷扬的落叶、他的那些幼稚的想法、他的同窗也都是他的主角。他的声音幽幽的、淡淡的,像尘封多年的佳酿,有着说不尽的醇香,时光掠过的声音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呢?

说着说着,流水中倒映的自己似乎就变得陌生了,父亲的声音就渐渐变小,最后消散在恬静的暮色里。我扭头看向父亲,他的思绪又开始在余晖中穿行,回忆涌上了他的双眸。比起二三十年前,此刻的他似乎只有愁绪和遗憾。

赤红的斜阳最终收束了所有的光芒,沉入远处的群山里销声匿迹,繁忙的街道也有了沉寂的迹象。树下的荫蔽渐渐融进愈发浓重的夜色里,郴江水中的光影一点点淡去,失去了原本的神秘与奇异的面貌。昏昏的暮色中,郴江好像就要沉沉的睡过去了,却仍是一副温柔婉约的模样。

隐隐约约地,我看见一个熟悉的青年背着书包一遍遍走过河畔,踏着落叶发出清脆的声音,留下一个个青春的身影,那些身影重重叠叠,在夜色里显得模糊、朦胧。他在桥上驻足,默默地望着流淌的河水。我认出了他,那是十七岁的父亲,好像也是十七岁的我。伴着周而复始的日月,我和父亲都曾从桥上一次次走过,有过风的地方都有过我们的脚印。

父亲从他的回忆里回过神来了,他站起身,继续慢慢地向前走去,十七岁走到四十岁的故事好像就是一眨眼。我不止一次思考过,郴江的每一圈涟漪里都静静藏着一个郴州人的故事,沉淀在悠远的时光里。爷爷的故事,父亲的故事,我的故事都在其中。

爷爷牵着父亲走过的河岸,现在是父亲和我在慢慢地走,郴江似乎永远都是这副柔情的模样,永不停息地流经一代又一代郴州人的生活。也许,郴江里流淌着的不是水,是无尽的绵延的乡愁。


作品点评

这篇散文以郴江为情感纽带,串联起祖孙三代的记忆碎片。文字如流水般温润,将暮色中的河畔景致与绵长的时光感交织,父亲的故事、爷爷的触感、“我”的凝视,在粼粼波光与渐浓暮色中晕染成诗。乡愁藏于涟漪,岁月凝于水声,平淡叙述中满是代际传承的温情与怅惘。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