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543.马僖 |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2025-07-28 16:06:39

  马僖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马僖,女,生于2008年9月,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创作背景:作者生于湘阴渡、长于郴山郴水间,龙王岭晨曦、双桥水库碧波、渔民洞窟的生活气息,与草屋换平房、冰糖橙远销等时代变迁,皆触动心怀。乡音吆喝、节庆祈愿里的烟火温情,更是难以忘怀。故以文字描摹家乡风貌,寄托对故土的眷恋与赞美。

代表作品

最是人间至真意,郴山郴水是吾乡

参赛作者:马  僖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曹柏经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初阳微醺,当缕缕阳光从龙王岭的山脊中悄然晕染开来,西河泛着点点金光细细流淌,环抱湘阴这座小镇,双桥水库的群山蓝黛在晨曦的抚摸中唤醒,一湖碧波似翡翠般晶莹剔透,大山的环绕、细流的拥簇,哺乳了我的家乡湘阴渡。

连绵的山峰围簇着水库宁静的湖面,微风徐拂,泛起点点涟漪,湖水清浅澄澈,水草轻柔摇曳,夹岸两旁的群山裸露,在赭石与土黄交错的石纹山壁上,细流涓涓流淌,在大山的肌理上写下它的印记,驾一轻舟,泛舟于水库之中,湖面水面拖曳着翠绿的倒影,在足尖点起波纹,向四周轻轻荡漾开来,更有白鹭从湖中小洲腾空盘旋,矫健的双翼伸展至极处,在空中形成一道完美柔韧的弧线。水库深处,群山簇拥环抱,隐隐可见一处朦胧的山洞,洞窟幽暗,湖水相击,从洞口发出沉入深水的声音,恰似苏轼《石钟山记》中“噌吰如钟鼓不绝”之声,在洞口上壁有多处石孔穿插着竹枝,纵横交错,堆放着当地渔人的物件,这样一个天然的石洞与渔民浑然一体,血融于水。

驱车轻驰,沿着西河的水脉,在时代的更迭中,两旁的草屋早已换成二层平房,单调的墙面被刷上“稻香鼓浪”的美好图景,两侧的土坡也用旧日的破砖破瓦鳞次栉比地排列,用湘阴人民自己的“城市模样”在中间点缀着青岛绿酒瓶,用彩灯围绕,顶部是破口的酸菜陶罐花瓶,每当夏日的鼓浪轻抚含苞的花蕊时,百花齐放,或洁白无瑕,或烈艳似火,构成了这独特的乡土栅栏。随着阿公阿婆的三轮车走向园林,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被泼上了一层浓得化不开的绿釉,金灿灿的冰糖橙挂满枝头,为这绿色的海洋中点缀上无数的黄金与琥珀,乘车继续向前,沿边的早餐店早已人头攒动,屋内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食客搬着板凳随意的坐在店门口,伴着老板纯正方言的吆喝声“粉来噶哒,好森点,蛮烫!”这样一大碗红油宽面伴着酸萝卜丝的滋滋声唆入口中,他们的额角冒着汗珠,上身光着黝黑的赤膀没有一丝拘束,或谈论着哪儿的趣事,或挑逗着谁家的小孩,一切都是那么平常。

又是一年元夕至,湘阴渡的容颜已在流转的时光中悄然蜕变。当香甜的冰糖橙,乘着农人殷切期盼的掌声,叩响五湖四海的门扉,当鲜活的鱼粉滋味,凝结成方寸间便捷,栖息于天南地北的筵席,湘阴渡人民心中炽热的美好向往,在这窗窗间迎来破晓般的新生,暮色四合,当最后一缕流金敛入龙王岭的山脊时,伴着喧闹的锣鼓声,千家万户,点开檐下的红灯笼,向龙神低语祈愿:来年顺遂,无灾无祸。


作品点评

此文以湘阴渡为画卷,细腻描摹双桥水库的自然灵韵与乡土烟火:白鹭掠波、石洞鸣泉,尽显山水之趣;破砖垒就的“城市模样”、方言吆喝的早餐店,满溢生活温度。笔墨在传统与现代间流转,既见自然馈赠的诗意,亦显湘阴人民的巧思与热望,温情勾勒出家乡的蜕变与坚守。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