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越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曹越,女,2008年1月出生,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在多次征文比赛中获奖。
代表作品
山山水水总关情
参赛作者:曹 越(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胡翠凤(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阳和启蛰,酒酽春浓。徐霞客曾落墨林邑:“寸土无丽。”郴山郴水在急景凋年间孕育,又于祁寒暑雨里被代代郴人执着守护,终以崭新姿态为新的一代踏上这片土地留下无尽财富。我们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境中实现自然与经济齐飞、人文与未来一色,成为亟待解答的命题。
天高地迥,当山水如碧,我们需肩负保护使命,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向。
钱钟书先生曾言:“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深情。”而这份深情,最应献给脚下的土地。何为郴山郴水?是回望岁月的雪泥鸿爪,是长风席卷“湘南大门”的历史印记,是小河淌过劳动人民的坚韧灵魂。十年之冰,难凉热血,丹霞地貌绘就锦缎画卷,生态草原成为城市绿肺——物如此,人亦然。唯有扛起护山守水的使命,方能明晰未来前路的方向。须知,绿意是郴州最纯粹的底色,恰似桂林山水闻名天下,郴州亦当以“山水名城”为旗,让青年一代在“绿水青山”中领悟:唯有呵护,方有恒久之美;唯有坚守生态根基,方能托举城市的明天。
人杰地灵,明纸短情长,深植文化根脉,与文化携手,与人情携行。
世事洞明皆文章,人情练达皆学问。如何让世代的篇章熠熠生辉生生不灭正是值得吾辈迁思回虑之课题,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无独有偶,这份对故土的眷恋从未褪色:历史洪流里,“半条被子”的温情流芳千古;岁月尘烟中,黄克诚精神长存不朽;现代卷轴里,旅发会的火炬照耀四方,文化与人,恰是驱动发展的双轮,缺一不可。
明烛天南,赴青春之约,重塑经济形态,与未来共舞,与希望共生。
站在人类学家项飙的视角,我们的人生都是被各种社会力量推进或者裹挟着过来的,青年一代不应做羽翼未丰的雏鸟,相反,更应成为密涅瓦的猫头鹰,从前人曲折的路径中汲取经验,然后且行且思,且悟且进,最终在黄昏时振翅高飞。在民族发展的新征途上,不仅是文化景观与生态保护的激烈碰撞,更是“因地制宜、风雨兼程”的历史命题。青年被赋予的使命与担当,当成为征途上的明灯,烧灯续昼——君不见,陕西成为旅游大省的背后,是兵马俑文化的薪火相传和创新发展;南京阳光普照下岁月的刻碑愈加深沉,梧桐树下亦上演着生态、人情与经济齐头并进的新故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郴州的未来仍任重道远,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当以寸土为基,积微成著,在百年征途中勾勒时代华彩。莫叹前路月迷津渡,且看郴山郴水间,四季皆可赏;且以青年之肩,担起故土之盼,汨汨清泉里不囿于六便士的庸俗繁琐,抬望眼,见春天。
作品点评
此文以深情笔触叩问郴州发展命题,融山水生态、人文底蕴与青年担当于一体。引徐霞客、钱钟书等论述,串联“半条被子”、黄克诚精神等印记,在历史与当下的交织中,呼唤对土地的深情与守护。文字铿锵有力,既见对故土的眷恋,亦显对未来的笃定,尽显青年担当。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