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82.李凌钰 |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2025-08-11 17:17:58

  李凌钰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李凌钰,女,2007年7月出生。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2024年在全县中小学生“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征文比赛中荣获高中组一等奖。

创作背景:作者渴望用书本了解世界,也期望用双脚丈量土地。自幼阅读四大名著与各种散文、小说,对中国诗词十分喜爱。喜好写作,闲暇之余写的随笔已有数本。

代表作品

两岸人声,四方清嘉

参赛作者:李凌钰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陈    朋(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永兴有一条便江,横贯东西,江边两道,人烟兴盛。

从北大桥往南这一岸,靠近三龙戏珠之地,热闹非凡。从桥面往岸上去,要下楼梯。这楼梯每个台阶都不高,又宽,我坐在第一个台阶上,脚放在第三个台阶上正好。不过得小心,即使是缓坡也容易滑倒。

去西边吧,热火朝天的。近岸是连片的烧烤摊,白日里盖了红色的塑料篷,夜晚才是他们的主场。等月明星稀了,人们换了背心裤衩之类的散热方便的衣服,拿上手机,叫几个朋友也好,一个人吃也罢,大家不约而同地涌向这里。除了点一盘烤串,还有可能要一听冰啤酒。肉串下肚,啤酒入嘴,解了腻也去了热。一直到凌晨三四点,老板们才鸣金收兵,又盖了篷子,回去歇息了。

向东去,甜品咖啡聚集。过了几家便利店就能看到简约的装潢,抬头看到招牌,也许不同名字却带着一定的甜味。内设更是当时的流行。店里的座位很少,也许是老板们心照不宣的,只设置了三五张桌子。这里一般下午来客人也不多,点了块蛋糕或者一杯拿铁坐在桌边闲聊。不必说平日里的生活琐事,不必说邻里的八卦,朋友们坐在这里随便说点什么,一下午就过去了。不过老板们做小本生意,甚至有些老板每日甜品不同。周一上虎皮卷和芋泥蛋糕,周二就有可能是黑森林和抹茶提拉米苏。甜品各不相同,每次一起来的却都是极好朋友。

过了南岸,北岸更是十里不同风,半里不同天。

东岸改头换面,从热闹的人潮变成咿呀的唱曲。这里聚集着对戏曲,或者路过,抑或被拉来的人。一个人存了曲儿在留声机里,午饭后出来散步,打开机子,声音一出来,角儿上了场,亮了嗓子唱。也许听不清,也许听不懂,可声音就在这儿,那样就会有人来。就像村口下棋,弈士在焦灼,懂的人却早已知道下一步该走什么,而不懂的人也凑在一旁,都做得个“观其不语真君子”的模样。听戏却有些不同,你一言我一语,三三两两地聊几句,有时捧着,有时又驳了对方的话头。总归扰不得戏的节奏。

北岸的西侧郁郁葱葱。冬去春来,又是一年绿色。永兴的冬不常下雪,可寒气逼人,叶子和人一样蔫着不出。等到了春天,一片一片地探出脚来。惊蛰雷雨过,万物从年初。新叶借着春雨转弯,暮春时节,叶子绿的发亮,衬得江水也如松石般纯净。到了盛夏夜间出来遛弯,也许能听见蝉鸣,与这季节绝配。不过江边夜风凉,坐在石长椅聊聊心事,九点,十点之后人逐渐走空,就可以边走边聊。月照江面粼粼水,眼中心事慢慢扬。过了夏季转秋,永兴鲜少降温。这里的人们都知道,永兴只有冬夏,春秋是难得的时光。换上长袖,套个外套都可以。江边的风与气温正相和,坐在围栏边,风动水静,日影流动。江色天色,风色,在江边化作一滴水,昼夜不息地滚向长江。

永兴的江边不如三龙戏珠、干劲路那样人头攒动。路过时,第一眼投向的,却是江上水色,人间景色。


坐车

参赛作者:李凌钰 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陈    朋(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 

摩托车是一种速度快、机动性强的交通工具。上到森林救灾,下到日常出行,都是极为不错的选择。这种车的车主,大多为中年男性,经常和同行在某个生意好的街口闲聊,

某日下午,天爽气清。我从家出来一路上没有找到摩托车,再往前走就是医院急诊部。这门口有许多车,穿着POLO衫的车主和同事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我走过去拍了一下穿深青色POLO衫的男人。

“师傅,去兴隆书社。”

深青衫哈哈大笑,灭了烟头开动引擎道: “在下先行一步!”

我跨坐上车,身后还有别的师傅笑骂道:“这小子!”

初春细雨蒙蒙,下午三点四十六分。师傅在引擎上加装长型红蓝相间雨伞。这样的行为,在城市是不允许的,不过在这里,加装雨伞可以接到更多的单子。过桥五块,晚上加一块是这段时间的新价格,也许类似于出租车的打表计费,也许是师傅群里商议许久的结果。

我签了下午四点半的假条,如果坐公交,可能会迟到。电信公司门口是一条有很多红绿灯的街道。我抬手向北边呼叫,不曾想西侧来了个师傅。

“去哪?”

“一中南校区。”

一路上雨混车风,吹的我的手臂发凉,右手口袋里震动一下,我划了一下屏幕关掉闹钟。

“你高几了啊?”

“高二。”

“我儿子去年找了工作。在单位上班。”师傅透过车镜看着我的校服“他不像我,个子高,像他妈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话题会跳到这里来,不过没关系,瞎聊而已。

“小时候放学,有人喊他出去玩。”

“他不去?”

“是啊。他说他要写作业。

我这个小孩啊,他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也没怎么管过他,也不报什么补习班兴趣班。之前报单位,四个地方都找他,他就选了现在这个单位。”

“好厉害。”我赞叹着“现在呢?”

“谈了一个女朋友啦。去年见过。”

“订婚了吗?”

“他自己琢磨啦!”师傅的笑声融在雨里。

“年轻人嘛,小两口自己过日子!”

我望向不远处有些褪色的教学楼,心说幸好。

“师傅,多少钱?”

“20元,也不好收你们太多。”

我支着伞扫人脸的时候,似乎还能听见笑声。

我在郴州坐滴滴的时候,师傅和我聊到南方北方哪里更快热的话题。我学艺不精,觉得南方应该会更快。

师傅说非也非也。其实北方更快热起来,大概五一节过后,北方就热了,但是南方要等到端午。

这让我想起上午,我看错了车,原本要去郴州玩,结果到了马田。上午十点钟的太阳直射在我的肩上。

我在路口招了一辆摩托。

“师傅,去南站。”

“去南站坐什么嘞,怎么在这边啊?”

“我原本要去郴州,坐错了车。”我抹了把汗,颠了颠书包。

师傅仰头,下巴朝着对面:“你去对面坐车,有郴州到马田的。”

“郴州到马田的!?”我大喊。

“对!”师傅扬长而去。

好吧。我站在南站门口,往家的方向看去。南站门口的有些师傅依然用炽热的眼神看着我。现在是下午六点三十九,我家就在马路对面。

我该回家了,不会上你的车的。


作品点评

《两岸人声,四方清嘉》文章以便江为轴,按空间方位铺展永兴烟火图景:西畔烧烤摊的热辣夜生活、东隅甜品店的闲适午后、北岸戏声与绿意的四季流转,笔触细腻如阶前苔痕。时空交错中,市井喧嚣与自然静谧相映成趣,于江水奔涌里窥见小城的生活肌理,烟火气与诗意交融得恰到好处。

《坐车》文章以摩托车为纽带,串起郴州街头的凡人微光。雨中加装雨伞的师傅、聊起儿子的 “师傅”、指路的热心司机,市井对话里藏着生活质感。时间与空间在雨幕、引擎声中交织,于方寸车厢间窥得小城烟火,文字如沾着水汽的街景,鲜活又带着温热的人情味。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本季度若与荣誉擦肩,请不要停止热爱,下轮角逐的大门依旧为您敞开。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