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532.  陈诗翰 | 郴州市苏仙区金海学校学生
2025-07-21 11:48:17

  陈诗翰

郴州市苏仙区金海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陈诗翰,男,2008年8月生,郴州市苏仙区金海学校学生,学生会主席。热爱文学与写作,关注社会热点新闻,作文《偕百侣来游,忆往昔峥嵘》曾获得学校征文比赛一等奖。

代表作品

踏遍郴山郴水处,最是郴情动人心

参赛作者:陈诗翰郴州市苏仙区金海学校

指导老师:唐丽琴郴州市苏仙区金海学校

在湖南这方红土地的南端,盘踞着一座名唤“郴”的古城。少时懵懂,唤它“彬州”,被奶奶用指节敲着脑门笑骂:“后生仔,字都认不成!”那略带嗔怪的乡音,如同第一滴春雨渗进心田,“郴”字的筋骨,便是在那一刻,伴着老人掌心的温度,深深锲入了我的血脉。自此方知,吾乡名为:郴州。

破晓时分,是苏仙岭显影的时刻。薄雾缠绕着山峦的轮廓,待第一缕天光越过苍翠的山脊,便如熔化的金液,斜斜倾泻在郴江之上。整条江水霎时化作一条蜿蜒流动、闪烁着碎金的项链,将沉睡的古城温柔唤醒。这片土地,是造物主慷慨的馈赠——层叠的森林是它深沉的呼吸,辽阔的草甸是它铺展的绿毯,飞瀑是它倾泻的歌吟,高山是它挺立的脊梁,汩汩温泉则是大地深处涌动的温热血脉。数百年前,徐霞客步履至此,墨迹间便留下了“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的喟叹,字字如凿,风蚀斑驳,却依旧铭刻在郴州的骨相里。

郴山铸就风骨。山,是郴州的魂魄,“林邑”之称,道尽了此城的本真——城在群山环抱中生长,山在城池肌理间呼吸,浑然一体。雨后初霁的王仙岭,最为空灵。浓白的雾气自深谷蒸腾而起,将整座山峦裹进一片流动的乳白,时隐时现,宛若仙境初开。山间悬瀑,则如九天垂落的素练,轰鸣着撞击崖壁,碎玉飞珠。若逢天气恰好,一道七彩长虹便如女娲补天的遗珍,横跨幽谷,一端探入缭绕的云气,一端没入澄澈的深潭,刹那辉煌,旋即隐入山岚。

郴水滋养心灵。水,是郴州的命脉。最爱的还是郴州三月的雨,细密如针,将整座城绣进一幅朦胧的水墨。而贯穿其间的郴江,便是这幅长卷上流动的、永恒的碧色血脉。晨曦中的江面最是动人。薄雾如轻烟浮水,江水澄澈见底,岸边垂柳柔枝探入清流,时有游鱼喋,漾开圈圈涟漪,搅碎一江晨星。正午骄阳下,江面则化作万顷碎金,微风拂过,皱起千万道细密的波痕,宛如一双无形巨手在弹拨一架横亘天地间的巨大水琴。岸畔芦苇丛应和着流水之韵,沙沙作响,自成天籁。及至黄昏,落日熔金,将整条郴江染作一条流淌的橘红色熔岩。归巢的水鸟掠过燃烧的水面,剪影迅疾。母亲唤归的悠长乡音便在此刻响起。待到夜幕四合,两岸灯火次第点亮,倒映江中,与满天星河交融,天上人间,水岸难分。郴江,就这样载着古城说不尽的前尘往事,沉默而坚定地奔向远方。

郴州乃湘南门户,古称“天下第十八福地”。岁月流转,城市如树生长,高楼拔节,道路延伸,而郴山依旧青郁如黛,郴水依旧碧透如玉。每当我登上苏仙岭之巅,俯瞰这座浸润我生命底色的城池,那些熟悉的街巷、屋宇、渡口、老树,便如一块块温润的旧玉,在记忆深处浮现、拼接,复原出我整个懵懂而鲜活的童年。它们又似一句句无声的箴言,牵引着我走向未知的远方;更是烙印在灵魂深处的印记,时刻昭示:这山的脊梁,这水的血脉,这城的情愫,早已如氧气溶于血液,如根系深扎泥土,成为我生命无法剥离、最为炽热而坚韧的底色。

这郴山郴水,便是我熔铸在骨骼里的青铜,是我灵魂深处永不熄灭的灯盏。


作品点评

文章紧扣地域特色,以山水为载体抒发情感,立意深刻。文中对郴江风光的细腻描写,如江水的灵动、两岸景色的秀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情感表达真挚自然,从对山水的热爱延伸到对家乡人文、历史的眷恋,层层递进,较好地诠释了“郴情”的内涵。在结构上优化过渡,使情感脉络更清晰,文章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将更上一层楼。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