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720.曹怡颖 | 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学生
2025-09-23 11:45:03

  曹怡颖

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曹怡颖,女,2009年7月出生,永兴县第二中学高一384班学生。

创作背景: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和课本知识,尝试用细腻的笔触描写青春期的情感体验。


代表作品

山水画卷,家国交响

参赛作者:曹怡颖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刘烈希郴州市永兴县第二中学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的笔勾勒出湘南大地的秀美轮廓,也蕴含着千百年来这片土地孕育的深厚情感。

郴山巍峨,郴水绵长,郴情热烈,这山水与人文交织的画卷,恰是中华大地上无数“地方性家园”的缩影。从郴州一隅望向辽阔的国土,我们发出感慨,正是这无数这样的地方情感交织汇聚,才构成了中华民族宏大精深的家国情怀。

郴山,它的雄姿塑造了郴州人的精神脊梁。

南岭山脉在这里蜿蜒起伏,如同大地隆起肌肉,给人以坚韧不拔的力量。徐霞客游郴州之时,曾赞叹“山势逶迤,如龙蛇之起伏”。这种地理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从唐代抗击安史之乱的郴州人刘谨,到近代湘南起义的革命志士,正是郴山赋予他们在国难时迸发出的顽强意志。正如泰山之于山东、峨眉之于四川,中国每座山都塑造着当地人的精神品格。这些品格最终熔铸成中华民族勇攀高峰、不惧艰难的民族精神。

郴水,它的灵动滋养了郴州文化的血脉。

耒水、东江等水系如同大地的血管,哺育了两岸生灵,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周敦颐在郴州为官期间,写出《爱莲说》,发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咏叹。水是文明的摇篮,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而无数像郴水这样的支流,以其多样性丰富了文明的内涵。端午节舂陵水上的龙舟竞渡,瑶族山寨里的水酒飘香,都是郴水滋养的文化瑰宝,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斑斓画卷。

郴情,它的热忱连接着个人与国家的命运。

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郴州,当地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展现了郴州人民对国家的赤子之心。这种情感不是抽象的,还体现在桂阳工人为国家建设挖掘的每一块砖石里,体现在郴州女排为国争光的每一次扣杀里,体现在每个郴州人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日常里。艾青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家乡的深情,就是朴素坚实的爱国情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郴州人心中都装着自己的“郴山郴水”。正是这些具体而微的地方情感,汇聚成了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珍视足下的土地,因为对家乡的深情,终将升华为对国家的挚爱;守护心中的郴情,就是守护新时代的中国情。


作品点评

本文巧妙地将郴州的自然风貌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展现出地方情感与家国情怀的深刻联系。文章结构清晰,以“郴山”“郴水”“郴情”三个层次递进展开,既有对地理风貌的诗意描绘,又有对历史人物、文化传统的精当引用,使文章既有文学韵味,又有思想深度。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