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513. 邓茹心 | 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
2025-07-22 11:52:33

  邓茹心

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邓茹心,女,2008年10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曾获得过学校高二年级征文比赛二等奖;学校高一年级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


代表作品

郴韵:山水交织的千年诗行

参赛作者:邓茹心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徐建宾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

当罗霄山脉的晨雾漫过两千年的城垣,郴州便在丹霞赤壁与青石街巷的呼吸中苏醒。这座被南岭环抱的古城,如同天地精心装帧的典籍——飞天山赭红色的崖壁是它的扉页题跋,东江湖的粼粼波光是书页间流转的批注,而莽山原始森林蒸腾的云雾,恰似未干的墨迹在时光里洇染。在这里,每一道山脊的褶皱都镌刻着文明的密码,每湾碧水都在讲述人与自然缔约的永恒寓言。

漫步苏仙岭,千年仙字石刻在苔痕斑驳的崖壁上忽隐忽现,恍若徐霞客当年在此留下的山水注脚尚未风干。丹霞地貌的赤色岩层在飞天山巅燃烧,将地质运动凝固成泼墨长卷;东江湖面渔舟剪开晨雾,吊脚楼的炊烟与白鹭的羽翼在烟波中交织成水墨小品。更令人动容的是,这方山水从未成为凝固的标本:瑶家女的银饰在山涧叮咚作响,与采茶歌谣共谱古老乐章;舂陵江畔浣衣妇搅碎的晨光里,分明闪烁着《水经注》中记载的粼粼碎金。

若说山水是郴州的骨相,那绵延两千载的文脉便是其神魂。自秦代设郡的铜印烙下第一个文明印记,这座古城便成为文化交融的活态博物馆。韩愈的马蹄声仍回响在青石板路上,周敦颐手植的莲花岁岁重生——那支穿越千年时空的《爱莲说》,早已将士大夫的风骨写入城市的基因图谱。湘昆的水磨腔在古戏台流转,旦角指尖的兰花状如东江新月,净角开脸的纹样里藏着瑶绣图腾的密码。当耄耋老者用古楚方言吟唱童谣时,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便突然在月光下有了温度。

这座将花岗岩的坚毅与竹简的灵秀熔铸一体的古城,始终在演绎着关于传承的深邃寓言。丹霞崖壁上凿出的茶马古道,蜿蜒成文明与自然对话的诗行;瑶寨木楼梁柱间的榫卯结构,暗合着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小东江晨雾中撒网的渔人或许不知,他们划出的弧线正与《清明上河图》的笔意隔空呼应——那是华夏民族对诗意栖居的千年作答,是镌刻在郴山郴水间的永恒谚语。

暮色中的古城墙披着苔衣沉思,两千年的风霜未曾模糊它守护的承诺。当最后一缕夕阳掠过湘昆戏台的飞檐,东江湖的渔火次第亮起,我们终于读懂这座城市的深意:真正的文明从不是将山水制成标本,而是让自己成为山河的续章。那些在杉树年轮中沉睡的故事,那些沉淀在方言声调里的古老记忆,正在新时代的晨光中抽穗——如同丹霞绝壁上倔强的野樱桃树,将根系深深扎进时光的岩层,等待着下一个千年的花开。


作品点评

以诗意笔触织就山水与文明的经纬,将丹霞赤壁化为凝固史诗,东江渔火写成流动辞章。行文在自然奇观与人文积淀间从容流转,以“山水骨相,文脉神魂”的隐喻构建城市肖像。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