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舒怡
郴州市永兴县五星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黄舒怡,女,生于2008年12月,郴州市永兴县五星学校学生。曾获五星优秀作文,语文成绩名列前茅。
代表作品
郴山郴水,情系其中
参赛作者:黄舒怡(郴州市永兴县五星学校)
指导老师:李 琴(郴州市永兴县五星学校)
在郴州的土地上,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这里的每一滴水,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深厚的郴情。千年前,韩愈被贬至此,挥毫写下“郴州颇凉冷,橘柚半青黄”,将南国秋意凝于笔端;徐霞客也曾循郴江河畔踏访,在游记中盛赞其灵秀,“秀峰插天下囘溪,曾送郴州路久迷”。如今,高铁穿城而过,古老的城墙与霓虹交相辉映,时光在这里悄然重叠,诉说着跨越千年的眷恋。
郴州,这片被绿水青山环抱的土地,孕育了无数自然奇观。妩媚南国四时春,东江美景最宜人。东江湖的碧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每日清晨六点,薄雾如轻纱般漫过江面,起初只是几缕银白在水面氤氲,而后渐渐聚拢成流动的云海。正如诗中所云“雾漫斜川诗万卷”,一叶扁舟划破寂静,渔夫扬起绯红的渔网,身影在朦胧中若隐若现,构成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莽山的巍峨耸立,像位沉默的巨人,原始森林是他的披风,千年古树如筋骨盘错,“一山连楚粤,五指汇千峰。栈道悬云壑,电梯飞断层”,正是其险峻与壮观的生动写照。郴州的自然风光,正是青少年成长的最好课堂。
郴州不仅自然风光旖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从湘南古民居到苏仙传说,每一处古迹都承载着郴州的历史与文化。漫步板梁古村,青石板路镌刻着岁月的痕迹,马头墙在风雨中诉说着往昔的繁华。推开雕花木门,天井里的阳光洒落,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编织竹篮,口中讲述着“九井十八厅”的故事。登上苏仙岭,“三绝碑”上秦少游的词、苏轼的字交相辉映,千年文脉在此传承。“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文化的种子就在这样的浸润中悄然生根。此外,郴州还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东江湖畔,赛龙舟时鼓声震天,龙舟如箭般破水而出,选手们齐声呐喊的号子,让我们在实践中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
郴州,更是一片风景如画且充满人文关怀的地方。这里的人拥有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是民俗风情浓郁的所在。瑶族的盘王节,人们身着五彩盛装,长鼓咚咚,跳起长鼓舞,以歌舞传递对祖先的敬重与对生活的热爱;安仁的赶分社,集市上草药飘香、吆喝声喧,藏着对健康的期盼与对传统的坚守。街边小店的老板总会热情招呼:“来恰碗鱼粉噻!”滚烫的骨汤浇在晶莹的米粉上,铺上鱼块,撒一把翠绿的葱花,酸辣的汤汁裹着嫩滑的鱼肉,这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郴州人对生活的热望。
郴州这片热土,它以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山是脊梁,撑起探索的勇气;水是血脉,流淌文化的传承;人是灵魂,凝聚温暖的力量。正如一首悠扬的交响曲,郴州的风土人情与个人成长的故事在这里交织、融合,共同谱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辉煌篇章。无论未来走向何方,郴山郴水的记忆,永远是心底最柔软的牵挂,是游子梦里永不褪色的乡愁,恰似古人笔下那绵绵不绝的诗意,岁岁年年,萦绕心头。
作品点评
作者笔下的郴山,不再只是苏仙岭、莽山这些地理符号,而是获得了生命与呼吸;流淌的郴水也承载着比东江、郴江更为悠长的乡愁与往事。作者将目光投向那些平凡却坚韧的身影——朴实的笑容、劳作的身姿、传承的故事,是真正撑起“郴情”的内在筋骨。文章共同构建了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故乡——那既是地理意义上的郴州,更是情感深处无法替代的精神原乡。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