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581.许琳 | 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学生
2025-09-01 10:15:31


许琳

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许琳,女,2008年12月出生 ,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学生。

创作背景:作者自小在这里长大,那些被时光掩埋在记忆深处的童年记忆、街道与味道,都随着笔尖的游走鲜活起来。她仿佛重新走过了儿时嬉戏的中山北街,又一次躺在老樟树下的摇椅上,感受着郴州的四季流转。通过文字,她不仅重新认识了家乡,更深刻理解了“归属感”的意义——它不仅是地理坐标的印记,更是融入血脉的情感羁绊。当把郴州的气候、美食、人情与风光诉诸笔端时,她意识到这座城市塑造了她的性格与灵魂。希望这篇文章能成为一扇窗,让更多人看见郴州温柔而坚韧的模样,也愿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能在字里行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共鸣。

代表作品

郴城杂记

参赛作者:许琳(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

指导老师:李梅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


“人们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恰似草木对光阴的喜爱。”郴州于我而言,便是光阴一般,承载着岁月的斑驳,镌刻着生命的印记。它是时光馈赠的诗篇,每一页都写满了独属于我的故事与眷恋。

我生于斯,长于斯,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迷恋。这份情感,如蛛丝细密地缠绕着我,难以言说,亦无从描绘,恰似墨滴宣纸,缓缓晕染、舒展,最终与我的灵魂融为一体,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儿时的记忆,是一首欢快的乡谣。那时,我与伙伴们在街头追逐嬉戏,脚下的青石板默默记录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春日里,绿化带中的野花,如同羞涩的少女,悄然绽放,为单调的街道点缀上绚丽的色彩;夏日里,老樟树下,斑驳的树影随风摇曳,小小的我躺在妈妈店前的摇椅上,在微风的轻抚下,酣然入梦。这些画面,宛如一帧帧珍贵的电影胶片,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回放,成为我心中最温暖、最独特的郴州记忆。

细细想来,我的名字也与这座城有着不解之缘。因我出生于王仙岭,父母便从中“借”字;妈妈又说“郴州是林中之城”,故而给我取名为“琳”,寓意我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却自己的来处,永远记得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记忆中的郴州,天气总有些“任性”。时而寒风凛冽,冷得人瑟瑟发抖;时而骄阳似火,热得人汗流浃背,正应了那句谚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一里平”。一年之中,难得有几日让人觉得舒适惬意。然而,正是这独特的丘陵地带的气候,孕育出了郴州别具一格的生活气息与饮食文化。栖凤渡的鱼粉,香气浓郁,辣味十足,细细品味,却又能尝到丝丝鲜甜。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寒气顺着衣服的缝隙侵入肌肤,冻得人直打哆嗦。此时,人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走进粉馆。厨房里,厨师手法娴熟,将米粉在沸水中烫煮片刻,捞出后,浇上精心熬制的鱼汤,再配上青椒炒肉或是炒黄牛肉。鲜嫩的肉片与青椒相互映衬,肉的嫩滑与辣椒的香辣完美交融。每一碗粉,都饱含着“鲜”味。吃上一口,鲜香与热气瞬间涌遍全身,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而比这鱼粉更暖的,是郴州人的那份热情与善良。在这里,即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能围坐在一起,放下防备,聊聊家长里短。浓浓的人情味,驱散了严寒,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在燥热难耐的日子里,郴州人有着独特的避暑方式。人们习惯早早起床,前往苏仙岭,寻觅那一份难得的清凉。沿着山路向上攀登,两旁古树参天,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绿意扑面而来,山间的风,裹挟着自然的气息与淡淡的檀香味,轻柔地拂过脸颊,掠过发梢,从身体到心灵,带来阵阵清凉。当登上山顶,极目远眺,整个郴州城尽收眼底。此时,再品尝一口桂阳萝卜,爽脆可口,别具一番风味。在寺庙中,聆听着虔诚的吟诵,那悠扬的声音,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让人的内心归于平静,仿佛还能带来一份美好的期许。

说起苏仙岭,就不得不赞叹郴州的美景。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郴州的诸多景致都被我收录在相机之中。烟雨朦胧时,雾气如轻纱般缭绕在群山之上,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得如梦如幻;寺庙中,那飘扬的红旗在古朴建筑的映衬下,成为信仰的象征,庄严而神圣;又或是在某个悠闲的午后,不经意间抬头,拍下那澄澈的蓝天白云,画面纯净,透着悠然闲适的气息。郴州的美,不同于繁华大都市的耀眼夺目,它是“小家碧玉”,需要人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慢慢欣赏。这里或许不太适合匆匆忙忙地打卡游览,而更适合悠然地漫步在街头巷尾,穿梭于山水之间,去感受那份福城独有的惬意与宁静。

郴州,是我生命的起点,我是这土生土长的孩子。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曾与我心灵相通;我与这座城同喜同悲,它用自己的乳汁滋养着我,赋予我自然的质朴与浓烈的情感。我对这片土地的爱,深沉而炽热,恰似草木对光阴的深情眷恋,永不停息。


作品点评

《郴城杂记》以诗性笔触构筑乡愁美学,其亮点有三:一是意象编织精妙,将青石板、鱼粉、山雾等在地元素升华为情感符号,形成"草木光阴"的抒情体系;二是感官叙事立体,味觉的鲜辣、触觉的山风与视觉的水墨烟雨多维共振,使乡情具象可感;三是文化肌理丰厚,从地名渊源到饮食民俗,展现城市记忆与个体生命的深度互文。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  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