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豪
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王佳豪,男,2008年12月出生,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学生。
创作背景:灵感来源于作者与同学们结伴游览郴州三景的难忘经历。在整理旅行照片时,东江湖的晨雾、飞天山的险梯和裕后街的灯火不断在脑海中浮现,那些与伙伴们同行的温暖细节更是让他迫切想用文字定格这份青春记忆,希望通过描绘故乡山水与人间烟火,向更多人展现这座湘南小城的诗意画卷。
代表作品
故乡的山水人情
参赛作者:王佳豪(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
指导老师:李梅(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
“如果黄昏是黎明的信徒,那么夕阳的晚霞就是献上最好的礼物。”
这是我献给我故乡最美的赞颂,我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十六个春秋,见证了无数朝阳升起、夕阳西下,这片土地亦见证了我的过去,也将见证我的未来……
雾的开端——东江湖之旅
若是问,我与这片土地的渊源是从何时开始的?我想应该是青春的那段时光吧,我依稀记得那是我高中时代的开端,是一段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
寒霜初降,给初冬的景象添加几分清新。六点半的钟头,天依旧十分暗淡。我与高中的伙伴们悠悠地漫步在东江湖边,欣赏着独属于它的韵味。
天空如同一幅未完成的写意画,被浓墨轻轻涂抹,云层低垂,透露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美感。这时,我的伙伴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我回过神来相视一笑。从栈道穿越而过,来到了东江湖大坝,我的伙伴们惊叹湖水的清澈碧绿。远处山峰连绵起伏、若隐若现,云雾四起,我的眼前蒙上了一层轻薄的雾纱,它就像我的记忆一样朦胧。这是我梦的开始,每每回想起那段时光都会沉浸其中,在眼前无法被重视,在回忆中朦胧,在记忆中美好。
暮的余晖——飞天山之行
午后的阳光十分耀眼,车内的我躲在窗帘后从缝隙中望着外边,车辆从缝隙中驶过,远处的景物如同电影片段般一闪而过。
夕阳是疼痛的解药,把人间的疲倦慢慢消遣,你看那云朵聚了又散。这些日子里,阴天不常有,朝阳来得不太早而夕阳走的却匆促。我们乘坐观光旅车来到飞天山顶,远处的夕阳映照大地,让本就金黄的土地显得更为尊贵,从沿途走过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睡美人”,她宛若天女下凡在人间的幽静处静静地歇息。真正令我瞠目结舌的并不是那尊“睡美人”,而是眼前近乎垂直的“天梯”,几个人打趣道“不踏天梯非好汉”,我没好气地白了他们一眼瞬间令他们哄堂大笑。近乎做了十分钟的心理准备我才匆匆跟着他们踏上天梯,天梯一路往下,我不敢睁开眼只敢扶着扶手一步一步地向下走,再到一半时没有勇气继续走下去了,就在这时一只手拉住我,我睁开眼正对上他的视线,他龇牙大笑:“不用怕,带你下天梯,哈哈!”
经过艰难险阻,我们终于是踏过了“天梯”,我出了一身汗,再抬头看向“天梯”的尽头,依旧让我后怕,但我同时十分激动,因为我感慨自己能够成功,并且我也很感谢我的伙伴们对我的不离不弃。他们同时也为我的成功感到高兴,我望着他们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温暖。
夜的终曲——裕后街之游
黄昏落下帷幕,繁星开启了最终篇章,我们走在裕后街头,郴江河倒映出它的繁荣,各种商铺、餐馆充满了喧嚣,在街边、桥头早已是车水马龙,我们向前走着街道上挤满了人。夜市喧嚣与美食香气交织,构成一幅人间烟火图,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情。
这便是我的故乡,是无数仁人志士口中的水墨湘南——湖南郴州。
作品点评
这篇《故乡的山水人情》以诗意的笔触勾勒出郴州的三幅画卷:东江湖的雾霭朦胧、飞天山的险峻温情、裕后街的烟火繁华。亮点在于将自然景观与青春叙事巧妙融合,通过“伙伴拍肩”“义父相助”等细节展现真挚友情,使山水有了人情温度。语言上善用比喻(如“未完成的写意画”)和古典诗词点缀,既显文采又突显地域文化底蕴。结尾引用名家诗句升华主题,完成对故乡从自然到人文的立体礼赞。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