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474.曾子怡 | 郴州市宜章县第六中学学生
2025-07-01 15:54:45

  曾子怡

郴州市宜章县第六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曾子怡,女,2009年7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第六中学学生。热爱文学,喜欢诗歌、散文、小说等。三行诗作品曾在麦田格第三届三行诗大赛选入优秀作品。作品多次入选校刊。

创作背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郴州山水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风景,旨在通过个体视角传递对郴州山水的深切情感,将两千年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市井烟火编织成章,唤起读者对故乡风情的珍视与传承。

代表作品

郴州手记

参赛作者:曾子怡(郴州市宜章县第六中学)

指导老师:姚利娜(郴州市宜章县第六中学


张晓风说:“在面对桃红柳绿的时候,我们都只能虔诚地用双腿走过风景,用两眼膜拜,用一颗心来储存。”自然之美无法从扁平、单薄、滤镜深厚的相片中获取,需要用心体验,用自己的双眼来珍藏。 随着火车穿过最后一个隧道,阳光切过陌生的站台“郴州站”三个字在早晨未散的水汽中浮现,一切都变得如此真切。

仰天湖的草甸在晨雾中起伏,光线在新绿中渗透,抬头眼底便印上了规则不一的云。我想,如果我将这些云都编好号假装放羊,是否能混入牧羊人的行列,融入这场盛大童话之中。风从山那边翻过来,草尖就簌簌地摇,我躺在草原中央,忽然想起顾城曾在《门前》中说过:“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一切静得像封存在旧照片里的底色,只剩草叶摩挲耳廓的声音。一只红蜻蜓停在了我的膝盖上,翅膀薄得能看见脉络里流动的光,此时的每一刻都摹画着生命力昂扬向上的形状,仿佛有消除一切烦恼的魔法。我不用去想未来,不用去想过去。因为从此刻的每一刻开始,我终将拥有无数个明天。

午后我与裕后街的暮色完美同框,在这里我见证了它华灯初上的绰约身姿。檐下的灯笼亮起一片氤氲,染了空气几分暖意,添了几分旧时驿道的古意。叫卖油糍粑的妇人掀开蒸笼,甜糯的白气混着桂东黄糖的香,光看着就让人移不开眼。清晨的铺子最热闹,木桌条凳挤作一团,食客哧溜吸着粉额角沁汗,还要添一勺酸豆角。郴州鱼粉的汤头总浮着红艳艳的辣油。店家剁鱼骨的手起刀落,案板咚咚呼响,脸上却漾着满满的笑意。鲜气混着辣味在屋里乱窜。转角处的中药铺飘出陈皮香,混着隔壁铁匠铺淬火的焦味,在巷子里酿成一种奇特的温柔。我在灯笼铺前驻足。老师傅正往竹骨上糊宣纸,指尖翻飞间,一盏宫灯就亮了起来。光透过薄纸,将“福”字的影子投在斑驳的砖墙上,那撇捺的走势,竟与草原上蜿蜒的溪流有几分神似。我暗暗钦佩于这娴熟的手艺。我撑着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辗转,那绽在每个人脸上和心中的笑意,将郴州这座林邑之城的烟火气,酿成了醉人的酒。

夜深时下起细雨,客栈的木格窗将雨声筛成断续的琴音。此刻若推开木窗,必能望见它正托南风将这座城市的故事寄给每个思念故土的人。当晨光再次把天空染成釉里红,我忽然读懂那些嵌在山水里的密码——原来每块站牌都是未寄出的邮票,每道车辙都是未写完的地址,只待某只迟归的候鸟衔来你的掌纹,便能解开这座城用两千年光阴打的同心结。


作品点评

这篇散文《郴州手记》语言灵动轻巧。郴州这个城市,在你的笔下变得细腻,变得热闹,变得感人。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