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31.  雷蕙绮 | 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
2025-06-30 11:35:59

  雷蕙绮

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雷蕙绮,女,2009年1月出生,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

创作背景:当天在高椅岭玩,感触很深,及时记录下来。

代表作品

高椅岭上的平仄

参赛作者:雷蕙绮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老师:彭  文郴州市林邑中学

在晨昏交替之间,流水漫过郴州的丘陵时,高椅岭的丹霞正把铁锈色的年轮摊开在天地之间。我踩着石子,哼着小曲儿向着山脊走,鞋底碾过碎石的声响像某首古诗的仄声,而远处峡谷的阵阵风正送来流水的平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竟是把平仄藏在了这个被上帝所遗忘的地方。

最先撞进眼帘的是巨蜥湖的岩壁。红褐色的山体被千万年的雨水切割打磨成层层鳞片,最边缘的岩层垂直向下倾斜,像巨蜥探入碧潭中的前爪。地理课上老师曾说过,这是亿万年地质运动的草稿,每道裂缝都是时间的注脚。我忽然想起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乱石穿空”,此刻高椅岭的岩石何尝不是打破了时间的屏障?它们有的如锋利的剑刃直刺苍穹,有的似正蛰伏着的鳄鱼,然而这般错落却并非无序,而是大地用褶皱写下的“autobiography”。

我俯下身,缓缓伸手触摸岩层,从指尖传来的是粗糙的质感,甚至有些硌手,可是谁曾想这里曾经生活着数百种生物,调查过资料后才惊觉,原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海洋,可如今却成为了拔地而起的山陵。脑海中浮现泰戈尔的一句话:天空不曾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些沉默的岩石又何尝不是呢?它们不必模仿峰峦的巍峨,不必追赶江河的奔腾,只是以海枯石烂的坚忍,守住自己作为丹霞的初心。高椅岭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海拔,这正如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生命价值高度。我坐在临近的巨石上,听流水亲自创作的韵律,看山影在水波里晃出不规则的圈圈涟漪,心想这流水该是能得懂高山的平仄吧,不然为何能把岩石的棱角变成波光的韵律?莫不是人们所熟知的伯牙和钟子期吧。

等到太阳爬到天空的顶端,我也已经攀到了最高处的观景台。风突然大起来,我站稳脚跟,俯瞰着连绵的丹霞如阵阵波涛起伏跌宕,沟壑间的绿植像是上帝随手泼洒的墨点。我站在山的最高处,站天地间,耳边呼啸的风吹过,长头随着风无序的飘扬,了然“一山有一山的错落,我有我的平仄”的深意。当现代社会的标准试图将所有人剪裁包装成相同的模样,高椅岭却用亿万年的岩层启示我:真正的积极向上,是像丹霞接纳裂缝那样接纳自己的不同,是像流水绕过岩石那样找到自己的节奏。

下山时,我故意踩在未经修葺的山道上。碎石在脚下发出咔嚓的声响,与山风、流水、虫鸣混在一起,成了自然的交响乐。想起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或许诗意从来不在远方的格律里,而在懂得聆听自己生命的平仄——就像高椅岭的丹霞,从不模仿“他山”的姿态,而是运用赤与绿、刚与柔的色彩,撰写大地上绝无仅有的诗行。

当太阳下山,暮色降临时,我不舍的回头望瞭望被夕阳镀成金红色的岩壁。那些高低错落的岩层像每天“更新换代”的“我”,在天地间站成自己的姿态,挥挥手,告别今天的我,也为这次的奇遇画上圆满的句号。一山有一山的错落,我也有我的平仄,人生的韵律从未被外界的标尺禁锢,即使嘶哑着喉咙,也要在属于自己的平仄里,吟唱出不被定义的生命长歌。


作品点评

文章以“平仄”串联自然与哲思,丹霞岩层的铁锈色年轮里,藏着地质运动的平仄韵律。巨蜥湖岩壁如时光雕刻的鳞片,流水与山风合奏天地平仄,在苏轼诗境与泰戈尔哲思中,让丹霞成为生命不被定义的隐喻,读来如岩石般铿锵,似流水般澄澈。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