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489.段懿璇 | 郴州市第十五中学学生
2025-07-18 16:47:27

  段懿璇

郴州市第十五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段懿璇,女,2008年11月出生,郴州市第十五中学学生。

创作背景:莽山的苍翠、郴江的温婉、瑶家阿妹的银铃声,还有临武鸭醇厚的咸香,这些细碎却鲜活的日常,渐渐在心底汇聚成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作者怀着对故土最深的眷恋,以笔为舟,在记忆与现实交织的长河中,打捞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创作了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

代表作品

郴情永熏

参赛作者:段懿璇郴州市第十五中学

指导老师:唐婷婷郴州市第十五中学

推开窗,苏仙岭便浮在晨雾里,青色的峰峦如大地初醒时温存的梦境。郴州的山是不倦的守护者,并非嶙峋峭拔,而是南岭与罗霄绵延的血脉,隆起浑厚而灵秀的脊梁。苏仙岭云雾常绕,传说如藤蔓般缠绕青翠;莽山深林如海,绿意浓得化不开,跌入其间,便坠入被时光遗忘的秘境;飞天山赤壁丹崖,鬼斧神工似泼洒的巨幅朱砂,于雄奇险峻中透出奔放的烈性——山是屏障,是依托,更是大地沉稳的呼吸,将雄浑与灵秀深深烙印于心。

山铸其骨,水塑其魂。魂之所系,首在浩渺的东江湖——“人间天上一湖水”,碧蓝如洗,澄澈见底。晨光熹微时薄雾轻笼,渔舟点点恍若仙境;日上中天则波光万顷碎成跃动的金鳞;暮色四合之际,湖水沉静如墨玉,倒映满天星斗,静谧得能听见心跳。这水滋养万物,酿出“雾漫小东江”的绝景。更有悠悠郴江,被词人吟咏千年的清流。“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少游的叹息,早已融入水声的每一脉微吟。溪涧跳跃,飞瀑喧腾,温泉汩汩涌出暖意……水是灵动的眼波,是甘甜的乳汁,是大地深处涌动的柔情,将郴州浸润得格外温润、鲜活。

情是郴州的韵,在山水的交融中氤氲,在千年文脉的流转里沉淀。它融在街巷飘来的湘昆唱腔里,古雅婉转,藏着水土的性情;它刻在青石板路的纹路间,于古渡头、老戏台、风雨桥的沧桑印记中,诉说着义帝旧都的传说,三国烟云的往事。它更浓烈地弥漫在烟火气里——最终沉淀为舌尖上实实在在的滋味。

清晨街巷活色生香,栖凤渡鱼粉铺子前白雾缭绕。粗瓷大碗中,米浆凝成的洁白柔韧,浇上红亮喷香的鱼汤,辣椒油在汤面浮漾,热力与鲜香直冲顶门。一碗下肚,额角沁汗,仿佛有莽山的野气在四肢百骸奔走,驱尽沉滞与倦怠——这是大地滚烫的慰藉,是晨光中最醒神的号角。

东江湖不仅滋养仙境雾霭,更慷慨奉上清冽水质孕育的珍宝。银鱼细如柳叶,通体晶莹,只需一瓢滚水,几粒青盐,便化作清透见底的羹汤,鲜甜之气直透肺腑。湖鱼肥美,肉质细嫩无匹,无论是清蒸后淋滚油,还是剁椒铺陈下锅蒸腾,那源自纯净湖水的鲜,都是无可替代的郴州印记。

而临武鸭的咸香,则是岁月与山风共同谱写的风味诗篇。选溪涧边放养的鸭子,肉质紧实,经古法腌制晾晒,山风带走多余水分,留下浓缩的精华。深褐色的鸭肉纹理间,浸润着时光的咸鲜与山野的醇厚。撕开一丝慢嚼,悠长的滋味,恍如咀嚼一段被风干的、属于郴山深处的旧日时光。

故土之恋,原是生命深处最固执的印记。莽山林涵养了郴人骨子里的朴厚,东江清波又滋养出灵魂的温润。巷陌深处,瑶家阿妹头顶彩巾飘过,银饰叮咚如泉声;矿工脊背黝黑反光如犁开的土地,默默移动如一座座小矿山;田间农妇俯身插秧,腰肢弯成柔韧弧线,水田明镜般映着她们的身影,仿佛承托着整片土地的重量。

于是我们行走于世,纵使行囊空空,精神深处却永远富足——因我们每个人都是郴山郴水用千百年光阴揉捏成的泥胎,经风历火,最终被乡情烧制成粗朴而坚韧的陶器,立于人海茫茫之中,内里始终盛满故乡的清泉、月色与魂牵梦萦的滋味。

故乡是生命最初的胚土,它在我们灵魂里早已造好了模子。纵使行遍天涯,内里那捧水土依旧温润如初,未曾冷却半分。当莽山的绿涛在血脉中奔涌,当东江湖的星月沉入梦境,当舌尖触到栖凤渡鱼粉的滚烫、东江银鱼的清甜、临武鸭的咸韧——山便耸峙为骨,水便流淌成魂,情便凝为神韵。六个字,道尽福地精魄,将地理的标志化为灵魂深处永恒的胎记,一首无须谱曲也永远吟唱不尽的田园诗。


作品点评

该作品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郴州风情长卷,以精妙的笔触将“郴山郴水郴情”熔铸为浑然一体的艺术佳作。全文构思精巧,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家乡山水的细腻描摹,又有对人文底蕴的深度挖掘,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故土的赤诚热爱,是一篇兼具文学性与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