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李格,女,2007年3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她兼任班长与语文课代表双重职务,多次在“读好书•写好字”主题活动中获评“阅读之星”。
代表作品
莽山行思
参赛作者:李格(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指导老师:黄克勤(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晨雾还未散尽,大巴车早已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太阳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那远山,正以青黛色的轮廓召唤着我。
“西门难行”,这是人们对莽山固有的印象。忽然想起文人王安石游褒禅山后写下的句子:“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在他看来,越是难走的地方,越是藏着好的风景。莽山西门,或许也藏着一方天地垂青的瑰丽。
石阶在密林中若隐若现,青石板上覆着青苔,露水滴落处泛着微光。行至半程,山径愈发逼仄,左侧是刀削般的峭壁,右侧是深不见底的幽谷,唯有山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相伴。同行者渐渐三三两两,有人在平缓处歇息,有人望着陡峭的前路退缩。大家都前行艰难,我是否仍要前往?
九百年前的那位临川先生,在褒禅山洞口徘徊时,或许也经历过相似的踌躇。那时,他和同伴一同游览褒禅山,深入后洞,越往里走,道路愈发艰险,同行者中有人心生退意,一句“不出,火且尽”,让众人一起退出。王安石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折返,最终留下了“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的遗憾。后来,他用自身经历告诫后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如果我们今日半路折回,遗憾或许不会比临川先生少。于是我和同伴互相加油打气,继续前行。
转过一道弯,眼前豁然开朗。几棵苍松斜倚在崖边,枝干因常年与山风对抗而扭曲成独特的姿态,却在枝头绽放着新绿。极目远眺,云海正从山谷深处翻涌而上,将群峰托成飘浮的岛屿,山腰间的古寺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宛如仙人居所。此刻终于明白,为何“至者少”处才有这般画卷——那些在平坦大道上消磨的意志,如何能换取与山河私语的契机?
坐在山石上休息,思绪万千。学习何尝不是一场“游西门”的旅程?那些解不出的数学题、背不完的单词、熬不过的深夜,都是求学路上的“险以远”。曾见过许多同学在舒适区徘徊,满足于“夷以近”的轻松,却在面对真正的挑战时选择绕道。可青春的意义,不正是在明知“险远”而仍愿涉足的勇气里吗?就像此刻的山路,每一步喘息都是对意志的叩问,每一次驻足都是对初心的审视。不畏惧路途艰险,不沉迷现成的风景,愿意在泥泞中留下脚印,在迷雾中寻找方向。那些与星辰相伴的夜晚,与难题对峙的时刻,何尝不是在为人生的“险远”积蓄力量?当我们回首时,或许不会记得某道题的答案,却会永远记得那个在挫折中咬牙坚持的自己,记得那份“尽吾志”的坦然与骄傲。今游莽山,不仅获得了登山赏景的满足,还得到了一份攀登人生的勇气。
下山时穿越杜鹃花海,杜鹃花在日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微风拂过,花香四溢,粉白花瓣使莽山明媚又柔和。
明年春日杜鹃再开时,我应已走向更远的远方。
作品点评
文章立意深刻且巧妙。作者将游莽山西门的过程与学习、人生相结合,由登山的艰难联想到求学路上的挑战,从王安石的文章中汲取力量,传达出不惧困难、尽职无悔的积极态度,以小见大,主题富有启发性。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