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97.王雨欣 |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2025-09-17 17:27:07

  王雨欣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王雨欣,女,2007年5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热衷于书法和写作,在2024年第四届“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征文比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

创作背景:童年的生活,是作者人生的温暖底色,她想用文字留下童年那些纯粹时光。

代表作品

掌心柰李香

参赛作者:王雨欣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指导老师:黄克勤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

去年六月,收到表哥出差带回的两箱汝城黄金柰李。随着果箱的开启,那熟悉的清香瞬间弥漫开来,像一把无形的钥匙,轻轻旋开了尘封已久的童年门扉。柰李的香气于我,是缠绕在味蕾上最深的乡愁。

记忆的潮水,总在夏天漫回那座老屋。暑假一到,我便成了山野的孩子。那时,村里不通车,赶集是件大事。记得某个暑气未起的清晨,虽然天已亮了大半,月亮却还悬在天上。野草叶片上,露珠儿睡得正酣,晶莹饱满,铺满小径。奶奶走在前头,身影清瘦却利落。她特意抬高穿着布鞋的脚,轻轻落下,替我蹚开草叶上的露水,生怕打湿了我的裤脚。

那时,我的个子已经悄悄越过了奶奶的肩头。

集市上的喧嚣,早已在记忆里褪尽了颜色。唯一鲜明如初的,是奶奶递到我手中的那一大袋柰李。青翠的表皮,缠绕着丝丝缕缕的白霜,像裹着一层薄薄的月华,好看极了。可那时的我,只觉得凡是李子,必是酸的。那袋鲜亮的果实,在大家“你一个,我一个”的分享中,很快便见了底。

漫长的暑假时光,在老屋的炊烟和虫鸣里缓缓流淌。白天,爷爷奶奶在田间地头劳作,我们几个孩子戴着能遮住半张脸的宽大草帽,时而在家守着老电视,时而跟着奶奶钻进菜地拔草,爬上后山拾柴。除草时,奶奶总把我们安顿在浓荫匝地的大树下;捆柴时,她给自己背上的柴捆,永远堆得高过她的头顶,而分给我们的,却总是小小的一束,轻得仿佛一根手指就能勾起来。夜色四合,便是我和两个表弟的“捕鱼小队”大显身手之时。我持着细密的网兜,大表弟的手电光柱划破水面,小表弟提着桶紧跟其后。那些懵懂游弋的小鱼泥鳅,便成了我们凯旋的俘虏。那样纯粹而喧闹的快乐,如今想来,已遥远得如同隔世的梦。昔日形影不离的表弟,如今也只在年节时分,才能聚在奶奶家的炉火旁,翻捡着旧日光阴里的趣事。而那个五年级的暑假,每每是话题的中心。

那年暑假,奶奶照例从集市带回一大袋柰李。只是那年暑假气温偏低,果子尚未熟透,入口是挥之不去的青涩。奶奶笑着安慰:“不要着急,放进米缸几天,熟了才更甜。”素来对柰李敬而远之的我,竟第一次被这“米缸催熟”的法子勾起了馋虫。此后每一天,我都要围着米缸转上几圈,眼巴巴地问:“奶奶,李子熟了吗?”奶奶的回答总是带着慈爱的笑意:“再等等,再等等。”终于等到那句“可以吃了”,我雀跃着奔向米缸,心怦怦直跳。然而,缸盖尚未揭开,角落里静静躺着的一颗孤零零的李子核,已如冰锥般刺入眼帘——米缸里早已空空如也!一定是表弟干的!我甚至无须质问,愤怒已化作手中的鸡毛掸子,追着他满院子疯跑。我追得气喘吁吁,他逃得狼狈不堪,大人们笑着看我们胡闹,却无人知晓我心底那份被骤然掏空的巨大失落。

追打累了,我颓然跌坐在冰凉的地上,委屈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决堤而下。后来如何收场,记忆已然模糊。

晚饭后,爷爷照例踱出门去串门。夜渐深,门轴吱呀轻响,爷爷回来了。他径直走到我面前,脸上漾着温和的笑意,然后,像变戏法似的,慢慢摊开了他那粗糙宽厚的手掌。

一颗柰子,静静地躺在他布满沟壑的掌心。在昏黄的灯光下,那青白相间的果皮,仿佛浸润了岁月的柔光,散发出温润而宁静的香气。那香气,幽幽地,带着晚风的微凉和爷爷掌心的暖意,瞬间弥漫了我的整个世界,无声地熨帖了所有未尽的委屈和年少的怅惘。

六月悄然而至,等高考结束又到柰李飘香的时节。长长的假期,我会陪奶奶赶几次集?爷爷是否还记得当年这件事?表弟们是否又会回来相聚呢?


作品点评

文章以“柰李”为线索,串联童年回忆与祖孙温情,情感细腻真挚。场景描写生动,如奶奶蹚露水、爷爷掌心递果,画面感强。结尾以问句收束,余韵悠长,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往昔的眷恋与对亲人的思念,是篇富有感染力的散文。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