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583.曾洁宁 |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2025-09-04 11:05:33

  曾洁宁

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曾洁宁,女,2006年11月4日出生,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热爱文学,曾获“优秀学生会干部”“三好学生”等称号。

创作背景:作者喜欢于所见所闻自然景物中抒发自己的所见所感,将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文字传达出来。

代表作品

古街旧忆

参赛作者:曾洁宁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指导老师:唐红娟郴州市宜章县养正中学学生

雨,又淅淅沥沥地飘落,如丝如缕,编织着朦胧的诗意。我再次踏入宜章县城的南关古街,那熟悉的气息,瞬间将我包裹。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儿时,这诗句就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心间生根发芽。每读及此,南关古街的模样便不由自主地浮现眼前:不足四米宽的过道,像是岁月长河中一条静谧的支流;斑驳的小路,宛如一本古老的书册,镌刻着时光的纹路;石砌的房子错落有致,似是从岁月深处走来,超脱了尘世的喧嚣。

雨季的古街,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人们或在屋檐下,与左邻右舍闲适地谈论着雨情琐事,话语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或窝在家中,沉浸在手机的世界,又或耐心地教导着小孩。此时的小道,行人稀少,静谧得能听见雨滴落下的声音,仿佛时间也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我与古街的初次邂逅,是在小学。那是个周末,为了赶去补课,我抄了条小道,无意间便发现了这条古街。我好奇地张望着四周,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惊讶于宜章竟藏着这般古朴的所在。沿着街道缓缓前行,一座石桥映入眼帘,石阶上已悄然长出了青苔,宛如岁月给它披上的绿衣。它有个诗意的名字——三星桥。听说前些年,它还成了一部抗日剧的取景地,想来那时的它,一定见证了无数跌宕起伏的故事。

一日,心情烦闷如铅云压顶,恰逢窗外雨丝纷飞。我撑起伞,独自走出家门,不知不觉间,又走进了这条古街。只见人们因雨各自忙碌着,路过一间敞开的小屋,我不经意地向内望去,竟是一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家。屋内摆放着床、电视和厨具,一位老人正望着门外发呆,不知他心中藏着怎样的思绪。我走上三星桥,桥下河水潺潺流淌,似在诉说着千古不变的故事,人们依旧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忙碌,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老表!我做了些糍粑,太多了,你也拿些给你女尝哈。”循声望去,一位大妈正与邻居热情交谈,“哎哟,这么客气,好,要得,谢谢哈!”“多拿些多拿些——”他们仿佛只隔了一堵墙,然而邻里间的情谊,却让这堵墙如同虚设。站在桥中央,回首间,恍惚看到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带着淡淡的愁绪,从雨幕中走来。

不知不觉,傍晚悄然降临。不知何时起,古街有了许多牌馆,麻将声、大笑声、怒骂声交织在一起,为古街增添了几分热闹的市井气息。我拐进另一边,这里与方才的热闹截然不同,只有几位老人和小孩在家门口玩闹,静谧得如同世外桃源。黄昏的路灯昏黄柔和,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我循着幼时走过的路,却又觉得一切都变了。不知哪个店铺切了歌,“岁月默数三四五六,第六天以后,人们开始存在宇宙,黑夜与白昼……”歌声在空气中飘荡,宛如时光的低语。

这座小小的县城,宛如一个温暖的摇篮,承载了我童年所有的记忆。而这条古老的街道,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珍藏着人们最淳朴的故事。它的韵味,难以用歌声传唱,难以用画笔描绘,更难以用诗句写尽,只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间,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作品点评

作者通过回忆与古街的多次相遇,将自己不同时期的心境融入其中,如心情烦闷时走进古街,看到老人发呆、邻里间的互动等场景,情感表达细腻,展现出古街对自己心灵的慰藉,文章结尾处直接抒情,表达了对古街深厚的情感,使主题得到升华,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  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