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441.肖悦 | 郴州市湘南中学学生
2025-06-26 16:08:23

  肖悦

郴州市湘南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肖悦,2009年9月出生,郴州市湘南中学学生。爱好阅读与写作,作品《绿茵场上的那双眼睛》在《郴州日报》发表。

创作背景:作者从小跟着爷爷生活,听爷爷讲述萧克将军的故事,内心深处涌动起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与向往。长大后,真正读懂了萧克将军一生为国的伟大精神。于是将心中的感悟与思考,倾诉在了文字之间,意在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自我的青春年华。

代表作品

红色耀郴城

参赛作者:肖悦郴州市湘南中学

指导老师:付勇郴州市湘南中学

我望向故人的遗居已经巍然残旧了,迷雾中却仍有一对交错在一起的铁锤与钢镰在倚风飘扬,像是有一个伟大的传说,在岁月中似要再现,泛着红光,卷着一份热血,掺着一份希望。——题记

郴州之美,不仅仅可以用“山水福地”来诠释,它的美还是英雄用血肉承载的,这一点是有史可鉴的。郴州市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就是萧克故居,就是郴州红色文化之美基地之一。

一直在思索,为何萧克故居游客络绎不绝,因为信仰,以及对英雄的崇敬,慕名而来,萧克将军高尚的品格,是丰碑,是灯塔,引人驻足。

爷爷家就在萧克故居旁,小时候,每个寒暑假,我都会去爷爷家。那时,爷爷时常给我讲述萧克将军英勇事迹。爷爷说起小时候他自己曾看到过日本人的丑恶嘴脸,爷爷每每谈起这事,一股莫名的伤心夹着眼泪哽咽。“此恨绵绵无绝期,告诫子孙当牢记”这是我该敬畏的,并永远缅怀像萧克上将一样保家卫国的英烈们。

今天,我满怀敬仰和崇拜走进萧克故居追寻伟人成长和生活的印记,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内悬挂的“忠义传家”匾额,熠熠发光。中间是萧克的雕像及介绍,当上方的阳光照射下来,在萧克将军雕像的衬托下,这光芒显得更加庄重。一间间屋子都记录着萧克将军的生平事迹。萧克将军写的小说《浴血罗霄》还荣获茅盾文学奖荣誉奖,所谓“扛枪能打仗,提笔能写文”。在故居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房间内烤火的小坑,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在寒冷的冬天,一个个革命战士围着一个小火坑讨论战略,刺骨的寒风没有击败他们,因为他们有着钢铁一般坚韧的意志,他们为着新中国的诞生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奋勇前行!

故居,草木依旧,每一屋舍,每一陈设,都是岁月的痕迹。那是一串串不逝的记忆,那是故人的呼唤,那么熟悉,而又那么感人。萧克上将的不平凡,救国心,更是成就了故乡最美的红色风景线。我的,你的,他们的,串联成一个个故事,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郴州,不只有山水画卷,更有璀璨的红色文化,而今有更多的人来感悟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我在这里——萧克故居,等着你们的到来……


作品点评

郴州之美,不仅美在自然,而且美在红色精神。小作者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将情愫集中在萧克将军的英雄故事上。小时候,听爷爷的讲述,唤起了她内心美好的向往;长大后,游览萧克故居,屋舍,陈设,唤醒了她对革命前辈的敬仰。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有着美好的心灵,而且以“铁肩担道义”的情怀,发出号召,传承并发扬红色精神,这就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给读者以深刻的思索与启迪。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