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诗乐
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邓诗乐,女,2008年11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曾获得县级和市级“三好学生”;在第45届郴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荣获二等奖。
创作背景:作者游览过万千山水,体会过许多民俗民情,郴山郴水郴情深深地烙印在她心中,她想把郴州画下来,写下来。在颜料流转之间,郴州的画卷越来越清晰,郴州山水的记忆越来越明朗,郴州情越来越浓郁。
代表作品
郴水绕郴山,郴城蕴郴情
参赛作者:邓诗乐(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廖 溪(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
“郴”字为郴州独有,独特的字代表着一座独特的郴城。林海苍莽的莽山、雾气缭绕的东江湖可媲美千里江山图,灯火通明的裕后街又是清明上河图繁荣的缩影。山水相辅相成,孕育出独一份的郴情。
游览过万千山水,体会过许多民俗民情,郴山郴水郴情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我想把郴州画下来。
我将深蓝色的颜料一点点涂抹在雪白的绢纸上,雾漫小东江的轮廓渐渐从我记忆中浮现。天刚蒙蒙亮时,湖面被朦胧的雾环绕,整个湖面像一面未曾打磨的镜头,神秘氤氲。一艘木制渔船,抛向空中的渔网,仿佛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太阳慢慢升起,水雾渐渐散去,整个湖面变成了一面光亮的明镜。穿上橙色救生服,站在船尾,迎面而来的是夹杂着清新江水味的掠过发际的凉风。看着那被螺旋桨搅起的白色浪花,白得不真实,与它周围环绕着的深不见底的江水形成对比。抬眼望去,整个东江湖平静广阔,只有山呀树呀的倒影在后退,细细的波纹在涌动,船两旁的弧线在挪动。时不时会有不同于船前行时浪花拍打的声音,它是清脆的,是转瞬即逝的,却又时有时无的。我追逐着声音,终于让我抓到了这声音的“始作俑者”,原来是那一条条鲜活肥美的东江鱼啊!乘船在湖面驰骋,既有“凌万顷之茫然”的苍茫辽阔,亦有如“浩浩乎如凭虚御风”的无拘无束。
雪白的绢纸上我又画上了青黛色的郴山。
太阳每天都在东升西落,莽山的日出是我见过的最壮观的日出。已然不记得是凌晨几点起的床,只记得出发时每个人的笑脸,路途中车灯把黑夜照亮。每个人没有早起的埋怨,只有对莽山日出的期待,可它也确实没让我们的期待落空。我们跋涉在莽山的道路上,从水泥路到山路,从星空到霞光,莽山缀满星星的穹顶格外吸引我。它们一个个在天上眨巴着眼睛望着你,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夜晚的可爱。等到了观日点——天台上顶,目不转睛地盯着太阳将要出现的地方。最先上场的是云海,先是安静地上台,羞涩不语,后来随着光线一打,翻卷澎湃,奔腾不息,比云海先沸腾的是鼎沸的人声。然后上场的是太阳。在怒涌的云海托举下,太阳像极了一颗被彩霞环绕着的赤红色丹药,你可以用手机定格下霞蔚云蒸,手捏“丹药”的画面。云海渐渐被太阳逼退,接着显现出翠绿色陡峭的峰峦,沐浴在太阳光下,倒显得坚定异常。
画笔停顿,才发现一幅完整的郴州山水画赫然出现在我面前。画作已成,郴情不止。
要说郴情,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红色革命情。汝城“半条被子”故事展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就是即使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半条被子给老百姓的人”;宜章湘南暴动纪念馆让我体会到人民燃起的革命热血,中国革命燃起的星星之火;访问邓中夏故居,我仿佛看到了—辈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大义……红色情结在每一代郴州人民心中赓续。其次是郴州的烟火气。郴州人民对于食物的热情流淌在大街小巷中。在郴州,随便去一家粉店,杀猪粉是标配。薄薄的肉片、嫩滑的猪血、细长晶莹的米粉,在猪大骨高汤的浸润下,变得鲜香无比。不说那临武鸭、东江鱼、莽山黑猪肉,单说郴州的糍粑就有七八种。蕨根糍粑软糯,艾糍粑香辣,桐子叶糍粑微甜中带有叶的清香,红薯糍粑甜润……
美食挑逗着你的味蕾,传递着郴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郴州山水在绢纸上的墨还未风干,郴州情会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愈发亮丽。
“郴”为林、邑二字合成,喻为林中之城。今天的郴州不只是林中之城,更是旅游胜地,福地宝地。
作品点评
这篇关于郴州的文章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选题聚焦郴字这一郴州独有标识,开篇以郴水绕郴山,郴城蕴郴情精炼点题,通过林海莽山、雾霭东湖等意象构建诗意空间;语言雅致凝练,善用澄江似练雾失楼台等诗化表达,将东江湖的晨雾、渔船等细节描绘得灵动鲜活。结构上以绘画为线索形成完整审美闭环,历史纵深与自然景观交融,革命情怀与民俗风物共生,最终在墨色山水间完成对郴州魂魄的艺术提炼与情感升华。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