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466. 邓媛予 | 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
2025-08-01 16:30:37

  邓媛予


作者简介

邓媛予,女,2008年8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曾荣获学校第六届读书节“阅读一中 点亮成长”征文大赛一等奖、宜章县“读好书  写好字”征文比赛一等奖,曾获市级“三好学生

创作背景:作者看到莽山日新月异的变化后,回忆起关于莽山的点点滴滴,内心触动对莽山的情结,于是写下这篇文章。

代表作品

上山看看

参赛作者:邓媛予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陆启敏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

记忆的开端,是莽山。

小时候我总站在山脚下瞻仰那座山,那座如此巍峨直逼云霄的莽山。

就这样昂起头,看古老的树根盘虬在岩壁上,像强壮的山神抱紧他要守护的净土。岩壁深浅不一的沟壑是岁月的刀痕。也许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将这块巨岩遗落在此,巨岩也有着未能补天的遗憾,他就一直生长,长得笔直,近乎九十度的峭壁让人心颤。他就这样长到“却天不盈尺”的地步。蓦地,大概是有几只山鹰掠过,一声长啸,阵阵回响。一股冲动席卷了我的脑海。

“我要上莽山!”

“要不得!”

一盆冷水似的,外婆的拒绝就这样浇在了我的头上,我又悻悻走到山脚下,不住想我什么时候才能上山呢?

“什么时候来外婆家呀?现在修路,可以上去了!”

这是我初中某次暑假跟外婆的通话。在我离开故土莽山后几年,外婆跟我说现在莽山正开发,修了登山的栈道,说我可以去登山了。

就这样我怀着一颗要弥补童年遗憾的心,踏上了我的登山旅程。来到莽山新建立起来的景区停车场,一路向上。这次与莽山见面的距离比任何一次都要近,都要真切,依然是仰望的视角:山间涌动着苍绿,由石堆叠而成的凸起逼得栈道只得让路。就一路走走停停,前半段的景色总能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苍苍云松,落落绮皓。”周身都被云松环抱着,只有山风在轻吻你的耳廓。以为可以一直这样闲游至山巅,直到我面对着那坡度快要垂直的栈道。一步一台阶,得铆足了劲迈开腿才能登上一阶,一路上我走得气喘吁吁的,像每一步都踩进了莽山石缝之中,好不容易爬完一层,空气里渐渐渗出一股潮湿的味道,高海拔的雨来得猝不及防,只能在凸起的石墙躲雨的我,裤脚就像被扔进了水缸里。后面的旅途就不是那么愉快了,身体的疲惫一次一次敲击我的大脑,几乎是靠着意志力走下了山。倦意如潮水一般向我涌来,回到车上后,累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感觉两腿已经不属于自己了,莽山啊莽山你果然如看来一般高不可攀。

此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去过莽山,对他的记忆也只存在于上一次不太愉快的爬山经历。这次与你重逢又过了好久。

立于新修葺的歇脚地,我望着前方登山的入口,又看看右手边的漂流入口,日新月异啊。现在的莽山处处贴近了任何一类群体的心窝子。登山通道处处展现着莽山人的大爱,无障碍通道从山脚修到山顶,缆车,电梯一应俱全,莽山也在这不断的变化中成为了一座不用爬的山,轻松登山,以美景洗礼精神。

观光电梯上升,仿佛我成为了流浪地球计划中的一员,在几万米的空中上升,周身景象极速变换。“叮”的一声,大门敞开:“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这是登上山后我的第一感想,迎客松在云海间忽隐忽现,一抹油绿像画中高光,让目光不自觉的追随而去,看见了,看见了,青山连点成片的古色画卷在天地之间铺开,身处云雾中的我们也成为了画笔下的生命,“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声凄厉的鹰嚎,仿佛在耳边炸响,便又随着它目光而去了,看向这一片画卷的背景,禽鸟衔着云彩而来,为那轮如血橙般的太阳系上飘带。继续往前,便像遁入江湖之间,似要舞剑弄酒,实在是畅快。

但论上畅快,漂流也许是头号选择。

水激石泠泠作响,微风鼓浪沁人清凉,皮划艇出发,一路高歌,水清见底,随手浸入一片清澈,好像整个夏天都不再炎热。突然,水位差袭击了船上的每一个人,清水落在肌肤人们用声带奏响身心愉悦的欢歌,但这并不是最后一首欢歌,因为莽山漂流,有着无数个猝不及防!不同的声音汇成交响,亘古不变的是入江海的溪流,她一直在那,承载着我们对享受生活的寄寓,承载着各种生活态度的碰撞。她和远山一起,在静候游客的来访。

无论是莽山,还是莽水,无论是追求风景,还是刺激,无论是轻松,还是挑战,好客山水都展现出他们完美的一面,就如迎客松,他始终在这。


作品点评

作品语言优美,给人极佳的阅读体验,行文流畅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很值得一读。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