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465.姚懿航 | 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
2025-08-01 16:23:47

  姚懿航

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姚懿航,男,2008年7月出生,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共青团员。多次获评校级“三好学生”,全市“假期阅读之星”荣誉称号。

创作背景:作者前段时间去游东江湖,欣赏了渔人,渔舟,渔歌的美好夜景,逛五岭广场,看游人如织,盛世繁华。于是他希望用三寸之笔,为郴州呈上这样一篇厚重历史与生态经济的赞歌。

代表作品

山刻年轮,水写新章

参赛作者:姚懿航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

指导老师:廖   溪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学生

湘南门户,南岭巨龙,郴州,就这样坐落于东南丘陵之上,大河郴江横贯市区,向北奔腾,直入长江,汇入东海。这里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为国家战略添砖加瓦;这里有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美丽中国再添几分风景,这里有浩浩东江水,帮绿色中国更添几分绿意。她的山,她的水,必使万千游人瞩目,她的景,她的情,也必会引出无限美好记忆。

郴山青青,映见郴州诗情画意。

当你踏入郴州,映入眼帘的必然是湘南高峰,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从花岗岩枫林刺破云海,杜鹃沿着山脊一路向上,点亮灿烂生态火炬,到金黄鳞片闪过片片翠绿风景,烙铁头蛇蜿蜒穿梭于丛林之间,在常绿树林中写下辉煌生命史诗。雾带游移处,负氧离子炸裂成薄荷味的凉雨,孕育珠江源头滚滚南流,帮助代代南岭人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莽山拥有6000公顷的原始森林,数百个脊椎动物物种,近10种土壤类型,她当然也就无愧于“湖南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与“世界旅游名山”的美誉,同时自然也无愧于成为湘南地区和粤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了。

郴水清清,流淌郴人绵绵深情。

当你深入郴州,你也必要看一看郴州的母亲河,湘江二级支流——郴江。自公元前26世纪,炎帝神农率领部落联盟离开中原南迁来到郴州,拾嘉谷创水稻于嘉禾,制耒耜教耕种于耒山,到秦代铺设湘粤古道的第一块青石,推开经贸往来的大门,再到宋代大家齐聚,于苏仙岭留下三绝碑的墨迹,这条向北注江的动脉从未停息。她流过公元1097年的孟春三月,大词人秦观在郴州挥笔而下《踏莎行 郴州旅舍》,抒失意之苦,叹人生哀怨,也流过1949年廖家湾村的深夜:当村民斧凿声惊醒漳河,三千棵风水古树顺流而下,化作粤汉铁路新生的枕木。直到如今它挽起东江湖的冷玉臂弯——雾漫小东江时,湖水将温差纺成千米纱幔,渔翁撒网惊起的涟漪,久积而成的水汽环绕天地,清澈荡漾的湖水中映出鱼儿倒影,这恰是献给天下游人的水墨诗行,这也恰恰造就了这样一番渔人晚歌,孤舟独篙,云雾缭绕的仙境美景。

看啊!

当莽山的脊梁撑起“郴州陆港”的龙门吊,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乘风而起;郴江的波光汇入湘粤非铁海联运的航道,郴州的物产走进千家万户;当春日复至,莽山的杜鹃再次沿山繁华盛开,在郴州大地上书写自然美景;当6月夏日,渔人们沉舟穿梭于东江湖间,用长篙于薄雾间荡起阵阵波澜——这山水早已不是风景,而是刻进DNA的发展密码:以莽山为砚,磨出生态经济的浓墨;引郴水作弦,弹奏可持续发展的新声!


作品点评

本文将莽山的生态脊梁与郴江的人文血脉双线交织,勾勒出郴州千年沧桑。文章精妙之处在于洞见新时代的蜕变:山水不再仅是风景,更化作驱动发展的核心密码。结尾“以山为砚,引水作弦”之喻,如金石掷地,奏响了守护根脉与开拓创新共鸣的壮丽新章,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