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萱
郴州市第三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刘雨萱,2009年5月出生,现为郴州市第三中学学生。
创作背景:作者自幼浸润于湘南山水间,养成了细腻敏锐洞察力,爱好写作,常以日记、作文记录,将生活挫折转化为向上攀登的阶石。中考失利后从莽山之旅重获力量,以笔为杖,在文学山径上刻写属于自己的生命纹路。
代表作品
莽山,给了我人生密码
参赛作者:刘雨萱(郴州市第三中学)
指导老师:奉明茂(郴州市第三中学)
那年中考,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十分失落,感觉到前途渺茫。
看到整日忧伤的我,父亲前来安慰。“明天去湘南第一原始森林莽山,呼吸下新鲜空气,去吗?”莽山负氧离子高,正好可以放松下心情,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天收拾好行李,就跟着父亲打车来到了莽山脚下。
进入莽山的第一程便是坐索道上山。缆车腾空而起的刹那,万千绿浪在脚下翻涌。青翠的南岭箭竹如碧海荡漾在身后,山雀掠过时清脆的叫声一响起,就很快消失在脚下谷底。
山峦后移,薄雾迎面,我忽然发现那些压得喘不过气的数字,竟随风轻飘飘地散落在九霄之外。索道穿过云雾时,父亲忽然指着远处:“你看那些松树,根系都扎在石缝里,就不怕风吹雨打。”我竟然一下就听明白了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
下了过道,走在长长的莽山石阶上,几个挑山工正挑着重重的货物走在前方,豆大的汗珠正顺着扁担滴落。五十多岁的挑山工弓着脊背,竹筐里的矿泉水瓶互相撞击出清响。他古铜色的脖颈上叠着深浅不一的晒痕,军绿色解放鞋在青苔上印出湿漉漉的印记。父亲对一个挑山工说:“老乡,歇歇吧,看把你累的。”“今天第三趟啦。”他卸下担子歇脚时,露出磨得发亮的扁担铁钩,“再走一程就到啦,儿子在长沙读大学,要给他供这个月的生活费了。”山风掀起他汗湿的后襟,那些深浅不一的脚印蜿蜒向前,这让我想起教室后墙的高考倒计时——原来每个负重前行的灵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丈量生命的高度。忽然,我觉得,与挑山工相比,我似乎缺失了什么。
终于登上了莽山最高峰,当五指峰的云海漫过观景台时,万丈霞光正冲破晨雾。嶙峋的峰峦在云涛中若隐若现,恍若巨掌托起整个湘南的春天。我在“摩天岭”石碑旁发现株野山樱,弯曲的枝干上还留着雷击的焦痕,却从裂隙里爆出簇簇新蕊。父亲用登山杖拨开石头,露出深埋土中的花岗岩基,我突然读懂李白“天姥连天向天横”的豪情——那些让我畏缩的陡坡,原来都是命运的馈赠。
回到学校,我在课桌右上角摆着张莽山云海的照片。每当函数题在草稿纸上纠缠不清,挑山工扁担的吱呀声就会在耳边响起,于是我又铺开了草稿纸。上周月考成绩公布时,我的名字出现在年级“进步之星”的光荣榜上。晚自习后我独自留在教室,翻看那本《郴州志》里关于莽山的记载:“其势如奔马,其色如积铁。”忽然我读懂了那些挑山工、野山樱、花岗岩,原本他们都是莽山写给游子的密码。
我立志,要使自己变成莽山的箭竹,在绝壁上抽出新枝。我要成为莽山小溪,在岩缝间渗出山泉。月考光荣榜不是终点,就像莽山永远有更高的峰峦在云端静候。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台阶,终将托起少年望向星辰的目光——毕竟我们湘南的孩子,血脉里都流淌着花岗岩的纹路。
莽山云海处,生命藏真谛。感谢莽山,给了我人生密码,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我爱您莽山,您孕育了力量,饱含了意志,给了我无穷的向往和希望。
作品点评
这是一篇情感真挚、笔触细腻的成长散文。文章以中考失利为引领,通过莽山之行展开生命哲学思考。语言充满诗性张力,全文以景载情、托物言志,在山水游记中完成对生命密码的破译。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