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龙
郴州市第一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杜晓龙,男,2008年1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第一中学,共青团员。曾获区级“三好学生”、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创作背景:作者每经过郴江,都会被其所吸引,想要探寻郴江背后所隐藏郴州文脉。这条滋养了郴州人的母亲河,究竟意味着什么。由此,作者怀着好奇与感激,写下这篇文章。
代表作品
何幸郴江绕郴山
参赛作者:杜晓龙(郴州市第一中学)
郴之为州,在岭之上;郴城有江,绵延百川。郴江发源于骑田岭之巅,自山冈叠翠汇入洞庭烟波。“山作剑攒江写镜”这条碧带绕郴山而北去潇湘,留下千载文人迁客的悲喜,联系着郴州绵亘不绝的胜景。
“郴山足奇变,其水复清美”郴江以粼粼波光串联起散在山水间的珠玉。当第一缕晨光掠过郴江,倒映着飞天山的绚丽丹霞,才明白徐霞客“无一山不奇”的感慨;沿江东行,郴江的激流拍打万华岩奇石怪岩,沉浸于其水清石怪的幽美意境;顺流而下,郴江流过瓦窑坪码头,明清商船的桐油余温仿佛在述说“小南京”的盛况。
立于郴江之畔,两岸树木苍翠,香樟古柏,枝叶交融。微风拂过叶梢,簌簌的清声随风扩散。偶尔吹起一片树叶,乘着风飞舞,缓缓飘向一池春水,惊起江水的圈圈涟漪,再向远方游去。江水缓缓向前,日光在水面斑驳,江畔的树也在水波中起伏。江水澄澈空明,其下游鱼几许,或取食藻腥,或空游无所依,“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亦同此乐。向江水的深处望去,一番风味需自探寻。撑一杆长篙,向山水深处溯漫,可否?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你的江水中可是翻滚着无尽的愁绪,流淌着不尽的泪水?你从苏仙岭前静静流过时,可曾感受到秦观“桃源望断无寻处”的无奈?雾气笼罩在你平静的江面,你可曾听闻罗隐仕途无望、忧国忧民的慨叹?
我知道,你的血液流淌着文人迁客的悲戚。但你绝不是悲江苦水,你依然承载无数欢喜。濂溪书院里,琅琅的书声伴着清流水声,赓续千年的文化传承从此兴起。裕后街巷,江水轻拂明清的青砖白瓦,古渡口的兴盛与繁荣,被你留在江底的泥沙里。巨石磨岩,“昌黎经此”,千古文人隔空相会的浪漫,被你匆匆的流水传颂。郴江,你从历史中流来,一系郴州的千年文脉,以倔强的江流冲出崇山峻岭,北上湘江,却也北汇未来的长流。
郴江流过明清古郡旧桓,浸润唐宋诗词风韵,在山水的氤氲下缓缓地穿过郴州。历史像纤夫背上的绳,在她的水道上刻下印迹。她见证了郴州的沧桑巨变,山水换了新颜,“郴阳和雁无”的无奈早已随流水西去。她无声无言,却凝望着这一切。她看华灯璀璨的裕后街,焕发新的生机;她看曾无人探寻的山水,绘出美丽的画卷;她更看着如今的郴州人民勇立潮头、敢于奋进的开拓创新。
何幸郴江绕郴山,流去潇湘又何妨?郴江以这高山云雾为砚,以碧水丹霞为墨,在郴州大地上挥毫写就一卷山水长诗。历史在江水泥沙中沉淀,而郴州的千年文脉却将随着江水生生不息。郴江不语,只是将郴州的魂魄和郴州人的血脉酿成一碗酒。待到举杯,山水共饮,与君同醉醒。
作品点评
文章以诗性笔触勾勒郴江画卷,既揽“山作剑攒”的自然奇景,又拾文人迁客的愁绪与豪迈,更溯千年文脉于廉溪书声、古渡帆影间。笔触在“清美”水色与“倔强”江流间切换,让历史烟云与当代风华在波光中交织,终成一曲山水与人文共振的赞歌。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振萍
三审: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