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芳
郴州市桂阳县甘甜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肖玲芳,女,2009年1月出生,郴州市桂阳县甘甜学校学生。
代表作品
山水有情处,最是郴州韵
参赛作者:肖玲芳(郴州市桂阳县甘甜学校)
指导老师:张 琪(郴州市桂阳县甘甜中学)
在我印象里的郴州,山和水不是最壮丽的,却带给我一种独特的韵味。恍惚间,王仙岭的云雾和东江的水汽从脑海涌向我。
郴山的厚重塑造了郴州人的品格。王仙岭虽没那么壮观,却是我童年里的一道剪影。记得上初中那段时间,妈妈为了强健我的身体,会带我去爬山。凌晨出发,台阶上还覆盖着薄薄的水露,爬到一半时,还能看见互相鼓励的好友,她们坚定的眼神,迈着沉稳的步伐,那时,我就意识到生长在山里的郴州人,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遭遇挫折依然挺立。
郴水的灵动滋养了郴州人的情感。在我小时候,时常在江边捡石子,东江的水清澈见底,小小的石头被江水冲刷得很光滑,刺眼的阳光照上去,就像天上闪烁的星。在书上见过北宋词人秦观写的《踏莎行 郴州旅舍》,我才明白,水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水特质赋予了郴州人的性子啊,开放包容的胸怀和细腻丰富的情感。我出生在广东,在广东读书,但随着爸妈工作的变迁,我们来到了故乡郴州。它似乎有一种魔法吸引着我,是东江边晨练常环绕在我的耳边的老人,在翠江畔写生的学子,都里里外外透露着人与水的感情深切。
郴情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二月二”龙灯节。在街头上,舞龙的人们穿着绚丽的服装,似乎真成了一条翩翩巨龙,在道上起舞。还有敲鼓的,将面面体现的非常形象。每个被舞龙队经过的地方,都渲染上了气氛。这种源于江水,融于血的氛围,是郴州人特有的风情。我之前也感受过别的地方的美景、美食,尽管刷新了我的认识,但只有离开过人才懂,故乡是一种病根扎在王仙岭的泥土里,药引是郴江的水,而症状是午夜梦回时,耳边传来的舞乐声。
令人感动的是,许多外出闯荡的郴州人最终选择回乡创业,他们说:“走遍千山万水,最难忘的还是郴州的山水。”这种对故乡的思念,正是郴州最动人的体现。山水无言,却给予了我最深厚的感情。郴州人用他们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在于与脚下这片土地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结;真正的发展,在于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或许,这就是郴山郴水郴情给予人最宝贵的启示,唯有懂得珍惜来处,才能更好地走向远方。
作品点评
文章以个人视角切入,将王仙岭晨雾、东江石砾与童年记忆交织,借秦观词句升华水的文化意涵。龙灯节的民俗场景与归乡创业的现实图景,让“郴情”在传统与现代中焕发光彩,字里行间满是对故乡的眷恋与启示。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